不紙上談兵 全社會防衛韌性目標「無劇本演練驗證」 轉向「民幫軍」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於今天(26日)下午登場,聚焦民力、物資、能源、醫療、資通五大主軸,據了解,賴清德總統認為不能只是紙上談兵,因此,該委員會的階段核心目標是以小規模「無劇本演練」進行驗證;同時要讓台灣社會跳脫在重大災害發生時「軍管民」的傳統觀念,轉變為「民幫軍」,先自救、關心社區,行有餘力再支援軍方的行動。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於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其中,「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壓軸登場,將於今天下午召開首場會議。

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徐斯儉將在會中報告「全社會防衛韌性規劃與挑戰」,聚焦「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五大主軸。

據了解,「全社會防衛韌性」相關工作盤點至今已2年多,賴總統上任後除了持續盤點,更重視的是「如何驗證」,以確認目前的各項整備工作是否合用且足夠、能否達成目標。

知情人士便指出,由於賴總統不喜歡紙上談兵,認為必須落實行動,且落實到地方,因此,以小規模「無劇本演練」進行驗證將成為委員會階段性的核心目標。至於演練的形式,可能會有兵推、實地演練,也可能是單項關鍵基礎設施,並納入民安、萬安、漢光演習等動態規劃,讓民間參與政府部門的演練。

至於全社會的驗證關鍵,知情人士說明,過去面對重大災害時,傳統觀念傾向「軍管民」,未來應跳脫這個概念,轉變為「民幫軍」,整個社會都要動員起來,除了提高民間的參與度,也要讓人民了解自己可以「先自救、關心社區,行有餘力再支援軍方行動」。

該人士並表示,由於委員會代表來自百工百業,其中高比例為民間代表,因此也希望委員成為向外觸角,持續將不同領域的意見帶回委員會,動態調整從哪個類別、哪個領域進行下階段演練,並驗證相關資源整備工作、規模是否足夠、該如何精進,讓討論與未來的演練更貼合現實;委員也可擔任「裁判」或「紅軍」,以驗證相關需求,讓以往主要由政府主導的演練能有更多民間角色與力量參與。

以民生物資配送為例,過去演練主要由國防部副食供應站執行演練,尚未結合過超商、賣場、系統演練,因此,委員會納入物流配送等民間代表,就是希望能進一步整合民間資源與力量,貼合民眾的真實需求,讓民眾知道當大規模災害來臨時,自己可以做些什麼,「這也是社會溝通的過程」;而相關演練也是累積的過程,切實提升整體社會的防衛韌性,並非紙上談兵,這也正是賴總統成立委員會的用意。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台灣推全社會防衛韌性 美學者:可借鏡波羅的海經驗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明登場 賴清德:公私協力提升全民防救災能力
出席民防訓練課程 總統:以備戰達避戰 絕不可能簽和平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