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自由車王國 可嘆台灣無室內場館

中華健兒自從2004年雅典奧運之後連續6屆在五環旗殿堂站上頒獎台,至今交出9金、7銀、17銅亮眼成績單,然而國內除了高雄國家訓練中心、桃園公西靶場以及各縣市棒球場外,其他運動種類的專業訓練與比賽場地卻是少之又少,本報今日端出場館專題,希望能引起政府重視。

台灣素有「自由車王國」美名,迄今共在亞運自由車賽累積3金5銀13銅,總排名第10,也曾孕育出「亞洲車后」蕭美玉,沒想到卻連一座標準的室內250公尺自由車場也沒有。雖然目前包含台中、雲林、台南與高雄等4縣市提出建蓋場地的構想,但依舊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局面,台體大教練徐瑞德疾呼,「台灣需要一座室內自由車場地,否則年輕選手看不到希望,將造成斷層。」

目前國內共有6座自由車場地,但僅有木質賽道的台中清水自由車場獲得UCI(國際自由車總會)認證,可惜卻是舊規的333公尺跑道。徐瑞德表示,UCI早就將國際賽的規則改為250公尺跑道,加上為了避免天候因素,有可能在未來直接明文規定,如果會員國沒有符合標準的室內250跑道場地就無法申辦國際賽,直接判定333跑道死刑。

6面亞錦賽金牌黃亭茵認為,250跑道與333跑道最大差別在於跑道轉彎幅度的離心力,250跑道離心力較大,相對速度較快,轉彎幅度的角度也較於333跑道不同,也因為250跑道較小,所以斜坡面的幅度較333來得高且陡升。兩者跑道的訓練過程中,騎乘感覺會因為跑道性質,表現出來的技術與速度落差之大,250跑道需要更快的反應及更強的肌力訓練來達成訓練及國際比賽的能力,更別說室內與室外的外在因素影響差別,天候因素當然也會影響訓練品質與效果。

徐瑞德感概,台灣每年從自由車產業賺近百億外匯,但政府卻對於國內的自由車運動默不關心,呼籲十多年的室內自由車場至今遙遙無期,甚至還有官員直言要求選手必須先有成績才能爭取建蓋場地,殊不知沒有大學哪來的學生,沒有學生哪來的碩博士、更別說人才了,如此本末倒置的做法如何不讓基層教練與選手心寒!

徐瑞德強調,國內在青少年和青年這個階段選手依舊在亞洲國家具有競爭力,然而到了菁英選手階段就出現落差,最大關鍵點在於沒有合格場地。徐瑞德舉例,2015年亞錦賽,中華隊拿下10金、6銀、4銅史上最佳成績,當時康世峰在青年組勇奪雙金,是國內明日之星,然而其他擁有室內場的國家選手每年以0.01秒的成績進步,康世峰只能憑藉不標準的室外場地以0.005秒的成績進步追趕,2021年與東京奧運擦身而過,今年巴黎奧運就被甩開,如今想要走出亞洲進入全世界的希望逐漸渺茫。

黃亭茵說,如果國內有一個國際標準250跑道,選手們對於跑道的適應會更加熟練,亞運奪牌與奧運出席的夢想不再只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