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遭羈押,全民關注,日前他在公開發言中指出,我國候審室的環境不僅不人道、幾近折磨。這番言論引發社會各界對我國獄政體系的撻伐聲,特別是在羈押與監禁的區別、看守所的管理制度以及基本人權保障等方面。

根據無罪推定原則,羈押的目的在於防止逃亡、串供或湮滅證據,並非懲罰或折磨。然而,柯文哲指出,羈押犯在看守所內所受待遇近似折磨,顯示我國獄政制度不僅在管理上與先進國家脫節,甚至在人道對待的標準上存在顯著差距。

以看守所的基本設施問題為例,某些看守所連最基本的自來水供應都無法保障,廁所用水依賴每日從水桶取水沖洗,這種落後的設施不僅顯示系統的老舊,還引發人道關切。

看似「正常」的羈押環境,實則充斥著冷水淋浴、悶熱不通風與擁擠狹小的空間,這樣的條件可能迫使羈押犯身心俱疲,屈服於壓力。這種做法與過去中國古代「屈打成招」的刑訊手段無異,違背了現代法治國家應有的法治原則與尊重人權的要求。

另外,在轉入監獄服刑後,這種缺乏人道的硬體設施問題並未改善,反而更加嚴峻。當前的矯正機構資源匱乏,無法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監獄內的環境與設施難以支持受刑人進行有效的矯正與教育。此外,矯正機構缺乏足夠的教育與技能培訓,使得許多受刑人在服刑期滿後仍無法順利融入社會,最終導致再犯率居高不下,形成惡性循環。

這一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至華人社會對監獄懲罰性的過度強調。監禁長期被視為對犯罪者的懲罰,忽略了其應有的矯正功能。這種「自作自受」的社會觀念,使得監獄改革多年來缺乏足夠的討論,導致獄政體系的進步停滯不前。實際上,許多受刑人在監禁期間形成犯罪網絡,出獄後犯罪行為不減反增,這無疑是現行制度失效的明顯徵兆。

在探討我國羈押與監獄制度的缺失時,國際上的成功案例提供了有力的參考。挪威的哈爾登監獄是一個以人道主義為核心的典範。該監獄為囚犯提供高質量的職業訓練、教育機會與心理治療,並以良好的生活條件保障囚犯尊嚴。研究顯示,參與該監獄計畫的囚犯再犯率降低了27%,表明以教育與再社會化為核心的矯正手段具有實質效果。

同樣,美國的德蘭西街基金會也是一個成功的矯正模式。該基金會專注於幫助毒癮者與前科犯重返社會,透過技能訓練與社區支持,這些人能夠實現自我重建。該計劃有效降低了再犯率,成為成功的經驗之一。

此外,芬蘭的矯正機構因全面的輔助服務聞名,從緩刑到監禁均為囚犯提供多樣化的教育與心理治療,幫助囚犯在出獄後更好融入社會,減少再犯的機會。這些國際案例表明,成功的矯正制度不僅依賴懲罰,更重要的是提供技能培訓與心理治療等實質幫助,讓囚犯能夠在刑期結束後回歸社會,進而降低再犯率。

這些國際經驗與我國目前的獄政制度形成鮮明對比。我國監獄管理過於依賴懲罰性措施,忽略了教化與改造的重要性。若能引入這些成功經驗,改善看守所與監獄的設施,強化教育與職業培訓,無疑將提升囚犯更生的機會,降低再犯率,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安全。台灣常談人權,事實上,這些人權死角華人總是避之惟恐不及。

作者:番紅花
經歷:政治幕僚、前週刊記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