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光不能光靠名人 端出東西才是重點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掀起夜市旋風,名人效應能否有效促進夜市觀光?中華大學觀光學院院長張馨文說,透過名人打知名度固然是好事,也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除高科技也有親切的一面,但要促進觀光不能光靠名人,端出什麼東西才是重點,包括形象宣傳、旅宿設施等資源都要納入考量。

張馨文指出,疫情後改變人的行為模式非常多,像是現在的大學生,大學生活幾乎在疫情期間度過,Z世代的消費行為依賴手機,攤商也須因應改變,如轉型成外送等更方便的形式。

張馨文認為,夜市雖是庶民經濟,更親近當地生活,也扮演外國觀光客認識台灣的第一線角色,但想要吸引觀光客,須了解國外也在持續進步,若政府有意輔導,包括每季可推不同主題,食物要更有特色,攤位也要設計過,尤其食安特別重要,讓外國客人來台灣吃得安心、安全,邁向更智慧化、國際化。

萬能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主任蔡孟桓說,台灣的夜市要看類型,像士林夜市做觀光客居多,寧夏夜市則是觀光及本地客群都有;近5年來夜市攤商銳減或生意變差,與兩岸未開放有直接相關,過往陸客團來台指名要逛夜市,消費力不手軟,如今少了陸客落差大。歐美遊客也愛逛夜市,但因飲食文化差異,不一定能接受台灣食物,很多不敢吃臭豆腐、豬血糕等,對夜市美食頂多是嘗鮮性質。

蔡孟桓也說,台灣的夜市和老街普遍還有攤商重複性過高的問題,賣的食物或伴手禮大同小異,民眾逛一趟下來能選擇的沒幾樣,自然不想再光顧,形成惡性循環。目前全台較知名、人潮較多的夜市,多半有妥善的管委會,能介入控管攤商種類及品質,遊客和居民接受度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