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宁夏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

深化走转改 见证新发展 | 彭阳:打造聚宝棚 走上致富路

来源:宁夏广电新闻中心2017-05-15 查看数0
菌菇生产技术本来是福建等南方省区的技术专利,彭阳县用10多年时间,使江南的菌菇在干旱的山区落地生根,建造出了四季生产菌菇的聚宝棚。

来源:宁夏广电新闻中心
菌菇生产技术本来是福建等南方省区的技术专利,彭阳县用10多年时间,使江南的菌菇在干旱的山区落地生根,建造出了四季生产菌菇的聚宝棚。今天的“深化走转改 见证新发展”我们去固原市彭阳县看看那里掌握了菌菇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是怎么率先脱贫的。

点击放大图片

最近几天,山区的农作物才陆续播种,而彭阳县的菌菇产业园却迎来了采收季。长势喜人的杏鲍菇、海鲜菇相继上市,刚好填补了市场空白。

点击放大图片

彭阳县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技术员 郭正富:

(出菇以后 投放到市场 一斤能卖多少钱?)它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一般冬季的价格它会变高一点,一公斤可能在10块钱左右

点击放大图片

20年前,福建和宁夏建立了对口帮扶机制,彭阳县选派了一批干部去学习,当得知福建的菌草产业种植户年收入高达20多万元时,他们被震惊了。

点击放大图片

彭阳县城阳乡乡长 杨正虎:

产业是贫困户脱贫的保障,没有产业,群众将来的巩固提升,那就是空谈。

点击放大图片

能不能把福建的菌菇生产技术引入彭阳?福建的专家考察后认为,彭阳夏季的气温最适宜菌菇生产。从1997年开始,彭阳县引进了福建的菌种,开始试验生产,但情况比原先预想的更为复杂。

点击放大图片

彭阳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技术员 郭正富:

因为他们那里的气候条件跟咱们这里的气候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他那里的菌种拿过来咱们不一定能用,在他那边长的很好,在咱们这边不一定能出菇。

点击放大图片

要使彭阳的菌菇产业发展起来,福建的技术必须本土化,2007年,彭阳县选派了一批大学生,再次南下福建取经,郭正福就是其中之一,福建的同行毫无保留的把技术传授给了他们。这些年轻人又把这些技术同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起来,用当地的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废料做菌袋基质,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终于在2010年7月生产出了自己培育的第一批菌菇。

点击放大图片

记者 马丽:

这里是彭阳菌菇的原料生产车间,我手上拿的是刚刚接种之后的菌袋,当地的玉米秸秆 麦草等农作物的废料经过装袋发酵之后,就成了菌菇生产的温床,这是彭阳县培养菌种技术的本土化,才创造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

点击放大图片

如果只夏季生产,其它三个季节,温棚只能闲置,群众致富就是一句空话。在政府的支持下,彭阳县的科技人员打造出了用空调控温的现代化温棚,实现了菌菇的周年生产。现在,彭阳县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面积达500亩,建成了三条现代化的食用菌生产线,有80多名农民每天在园区参与生产,刘俊德就是其中之一,从原料装袋到菌种培育,刘俊德样样精通 。

点击放大图片

彭阳县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民工 刘俊德:

我进入这个厂子10年了,年均收入就是七八万块钱。

点击放大图片

现在,彭阳县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每天生产菌袋3万袋,有杏鲍菇、鸡腿菇、海鲜菇等8个品种,每天生产各类鲜菇8吨。创建了“六盘山珍”食用菌品牌。产品主要销往银川、西安、兰州和周边地区。年产值1680万元。吸引当地务工农民600户,人均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彭阳县还打造出了林果、蔬菜、养殖、旅游四大产业,每年培训一万名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点击放大图片

彭阳县县委书记 赵晓东:

老百姓在哪些产业上需要我们支持,我们就在哪些产业上做好工作,按照“五通八”有和“农户七有”,还有“三不愁 四保障”,这方面的要求,点点滴滴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我们要使脱贫成为彭阳实现小康社会,打开康庄大路重要的路径,为彭阳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推开幸福的大门。

点击放大图片

记者 马丽:

彭阳县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才使菌菇从江南到黄土高原落地生根,彭阳县的脱贫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农民培养成为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才能打开和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梦想的大门。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评论字数不超过200字!)

用户评论

互动留言

    友情链接

    友链合作:nxtv001#163.com (#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