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世代差距大!從「先結婚再說」到「要怎麼結婚」

王亭嵐 Tilaine Wang
user

王亭嵐 Tilaine Wang

2018-03-14

瀏覽數 38,300+

世代差距大!從「先結婚再說」到「要怎麼結婚」
 

為什麼要結婚?嬰兒潮世代與草莓族的婚姻歧異 

父母那一代,結婚然後生子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人生規劃。民國69年(西元1980年)的結婚率是9.9%,平均男生在27.2歲結婚,女生平均早一些,在23.6歲結婚,15歲以上已婚比率是58.3%。然而,到了民國89年結婚率掉到8.2%,已婚率下降至56.4%;民國99年的結婚率只剩6.0%,已婚率剩51.9%;再之後的結婚率除了民國100年外,其餘的都只有6%出頭,已婚率更只剩50.8%。

發生甚麼事讓大家不結婚了?是不想抑或是不敢?

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接觸不同年齡層的客群,透過對談了解他們對於婚姻、感情的想法,以及更深層的:原生家庭及父母的婚姻關係對下一代的影響。想結婚的會不自覺表示嚮往父母親那代的幸福婚姻,但回到自己還是有所顧慮,擔心對方是否忠誠 ; 擔心婚後經濟及家事的分工 ; 擔心結了婚就沒有了自己的時間與生活。年輕的則是沒有信心可以和對方一起撐起一個家庭,遑論買房生子生孩子。為什麼結婚不再像過去那樣理所當然了呢?

三、四、五年級生:別想太多,先結婚再說?

嬰兒潮世代的人們是在戰後出生,戒嚴時代時局不安,經濟環境窮困,但似乎可以看見烏雲後的曙光;即便生活困窘,大家仍依循著前一代的觀念,魚貫進入人生的各個階段:工作、結婚、生子、買房。自己父母那一代,剛開始薪水微薄,婚後大多和夫家同住,即便搬出去,也是兩人勉強租個小房還得和鄰居共用廁所,遷就著緊挨著。工作幾年後,存了錢便跟父母借一筆頭期款,咬牙買了房。雖然房價低,不過相對當時薪資水準,還是沉重的負擔。

孩子的出生似乎也是時間到了就自然發生的事。孩子會不會讓已經背負房貸的經濟雪上加霜?雙薪家庭誰該來照顧孩子?四五年級生似乎沒有這些焦慮,認命的接受,一家五口單純但拮据的過日子。嬰兒潮世代的「愛情」更多的是小家庭的建立和延續,被大時代往前推,扮演好在社會和在家庭中的角色就耗盡心力,愛與不愛是過於奢侈的問題,猛然想起「要為自己做點什麼」的時候屆臨空巢、退休,才開始發現家庭不會再是重心,自我的安頓變成這個階段最重要的課題。

六、七年級生:承上啟下的一代,結婚真的比較好嗎?

千禧年前後陸續進入職場的六、七年級生面對的是接連的泡沫化,經濟不再景氣,高階職缺被上一輩卡住,前方稱為未來的曙光黯淡了許多。即使外部分崩離析,但傳統觀念依仍穩固,於是六、七年級生和他們的父母親一樣,即便房價只升不跌,還是掙扎著買房,只是這次不一樣,沒有大環境的幫忙,那二十年的房貸就這麼扎扎實實地扛在背上。少數不願依從傳統觀念或實在無力買房的,從房貸壓力中解脫,但陷入另一個被岳父岳母、甚至自己的另一半質問與責難的窘境。

小孩的教育更是另一個無法直視的問題,華人的思維讓父母期許自己能幫孩子開拓好康莊大道,於是雙語、才藝各種補習能上就上,只怕輸在氣跑線上。薪水不漲,教育開銷卻大幅增加,理直氣壯的擠壓了生活品質。「自我」開始萌芽的六、七年級開始反思:結婚真的有比較好嗎?不生小孩為什麼要結婚?我為什麼要生小孩?

國際名廚江振誠宣布引退 可以吃不到RAW,但他的畢生力作《工作美學》非收藏不可>>>

八、九年級生:無力又想獨立的我們,要怎麼結婚?

媒體曾報導:「90年代是物質最豐腴,也最徬徨不安,疲憊地尋找光亮的一代。」

90後陷入貧流層低薪,工作升學忙碌得沒有時間思考,回過神卻發現自己早已動彈不得。當然不只是台灣,日韓、香港和歐盟國家也是。對內找不到好機會,對外卻發現要面對的是伴隨網路和全球化而來的世界各地的競爭者。即便美國因為川普當選日漸趨向移民不友善,即便中國的工作條件越來越嚴苛,還是湧出另一波新的移民潮。出得去的紛紛向外求學求職 ; 出不去的回到島內的現實:低薪、高房價,只好與父母同住。自顧不暇的時節,誰有餘力妄想結婚?如果連未來不在哪裡都不知道,要如何思考結婚?

想穩定,但無論經濟或心態上都沒能準備好 ; 一個人輕鬆但禁不住孤老一生的離群和寂寞,兩種想法在心裡拉鋸糾結著,無力又想獨立,關於婚姻與感情,八、九年級用自嘲和逃避面對長輩的焦急。

就像狄更斯所說,每個年代都有最好和最壞的一面,結婚與否也只是個人選擇,選擇的背後堆疊著一層又一層,時代與文化薰陶成的價值觀,而我們也終究是大環境的產物。剖開近50年的台灣社會發展史,或許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以前人人結婚生子,而現今年輕人卻想結婚卻認為自己沒辦法了。

延伸閱讀

2024最佳大學排行》「地名大學」競爭力躍升,如何辦到?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