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斥10億美元赴土耳其建廠 分析:高關稅促中國車企加速出海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歐盟上周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臨時關稅後,內地電動車巨頭比亞迪7月8日與土耳其政府在伊斯坦堡簽署價值1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在土耳其建設年產15萬輛電動車的工廠,預計2026年底投產。

受訪學者分析,土耳其6月上旬也已宣布對中國進口車輛加徵40%關稅,倒逼中國車企加速走出去到當地建廠,以規避高額加徵關稅,同時也更好開拓土耳其這個人口超過8000萬的中等大國市場。

土耳其工業和技術部長法提赫.卡西爾(Mehmet Fatih Kacir)8日在社交媒體X,發布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與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建廠簽字儀式會面的照片。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發文,歡迎比亞迪在土耳其落腳設廠。(X@Orban Viktor)

卡西爾配文透露,比亞迪將投資約10億美元,建立電動和可充電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設施,年產量為15萬輛,並建立移動技術研發中心。

卡西爾說,工廠預計將於2026年底投產,將直接僱用多達5000人。他並指出,這項協議是他去年12月訪華以來與中國官員會談取得的成果。

歐盟去年10月啟動反補貼調查後,7月4日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高達37.6%的臨時關稅,其中比亞迪被加徵17.4%,7月5日起生效,將實施近四個月。

3月20日,鏡頭下意大利米蘭比亞迪和Autotorino門市內一輛比亞迪Atto 3 。(Reuters)

卡西爾指出,鑑於土耳其與歐盟的關稅同盟關係,這項合作可能有助於包括比亞迪在內的投資者進入歐洲市場。

儘管土耳其不是歐盟成員國,但早在1995年就與歐盟建立關稅同盟關係。在這一關係下,土耳其製造的汽車進入歐盟享有關稅優惠待遇,伊斯坦堡周圍的馬摩拉地區已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主要中心之一。

自1970年代初以來,快意、雷諾、福特、豐田、現代等汽車製造商已先後落戶土耳其設廠。

據親政府的土耳其報章《葉尼薩法克》報道,此前分配給大眾汽車在西部城市伊士麥北部馬尼薩的土地將被轉讓給比亞迪。

《法新社》引述獨立顧問塔伊蘭評估,比亞迪有每年在土耳其市場銷售約2萬至2萬5000輛汽車的潛力,並向歐盟出口7萬5000輛汽車。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副教授傅方劍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比亞迪落戶土耳其是一舉多得的做法,不僅能規避當地對進口電動車新加徵的40%高額關稅,分散地緣經濟風險;建廠並在當地招工,也不會引發土耳其本地的汽車製造勞工反彈,同時還為土耳其政府創收。儘管比亞迪在土耳其建廠,可能帶給當地原來的汽車製造商更多競爭,但對當地消費者則可能是利好。

中國車企近期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比亞迪去年底宣布在匈牙利建歐洲第一家汽車工廠後,在泰國的東南亞第一座電動車生產線也於本月4日開幕。

4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在北京與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Peter Szijjarto)會談,冀匈方推動歐盟理性看待中國發展。(中國外交部)

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副主席斯拉卡亞(Zafer Sirakaya)上周向《路透社》透露,廣州汽車集團正與土耳其汽車聯合控股集團(TOGG)就成立合資企業的可能性進行談判。

傅方劍指出,德國、日本汽車巨頭十多年前到中國投資建廠的現象,目前正在土耳其和歐洲部分國家重演,只不過投資方換成了造車技術已彎道超車的中國車企。中國車企到世界各地建廠,表明產品更具競爭力並受到境外消費者認可。

中歐官員近日則繼續就電動車關稅磋商議題相互指責。針對歐盟駐華大使庹堯誨本月7日稱,中國近期才表明願就電動車關稅磋商,商務部8日回應時否認,強調中國曾向歐盟提出磋商建議,雙方也商定就反補貼調查案啟動磋商,中國已展現最大誠意。

商務部並呼籲歐盟拿出誠意,抓緊推進磋商進程,儘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