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黨,再見!英國迎接工黨政府明天會更好?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施紀賢宣布工黨迎來歷史性大選勝杖,呼籲國民擁抱「希望的曙光」。工黨取得逾四百席成為英國議會歷來最大單一政黨。儘管是壓倒性大勝,工黨也未受到民眾廣泛支持,這個結果更大程度反映的是英國人對保守黨政府的憤怒、厭倦。脫歐公投已仿如隔世,疫情以來的通脹之苦猶未盡,用英國人的說法,這趟14年的保守黨過山車,坐到想吐了。

票摑保守黨  投的卻不是工黨

這次大選,工黨以毫不令人驚訝的姿態重返唐寧街10號,儘管拿下的議席數目創下工黨記錄,但全國得票率僅約34%,比保守黨只多出10個百分點,亦遠低於1997年貝理雅(Tony Blair)領導的勝杖。這意味兩黨的實際得票其實分流到其他政黨或獨立候選人。

事實上,工黨是次的全國得票率,還比不上郝爾彬(Jeremy Corbyn)於2017年大選領導工黨的取得的四成得票。

民意調查專家柯蒂斯爵士(Sir John Curtice):「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場保守黨輸掉的選舉,而不是工黨獲勝的選舉。」

而且,今次無懸念的大選只有六成投票率,是自1945年其中一次最低的選舉。利物浦大學政治學教授Stuart Wilks-Reed表示,工黨的得票率更像是貝理雅的第三個首相任期時。而從來沒有英國政黨以如此低的得票率贏得這樣多的議席。

另一方面,工黨之所以能贏得歷來最多的議席,其中一個原因是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民粹右翼政黨改革黨(Reform UK)冒起,收割了不少右翼選民的票,削弱了保守黨候選人,變相令工黨取得更多議席。

改革黨今屆贏得四個議席,也是法拉奇首次贏得下議院議席,入主國會,也為歐洲極右派立下新標誌。有分析甚至已預視,今屆轉投改革黨的保守黨選民,「不會再回頭了」。

辛偉誠在唐寧街10號門外發表任在最後演說,對國民致歉,聽到英國民眾的「憤怒與失望」。

14年的鬧劇

這種對保守黨的憤怒恐怕是累積了14年——經歷2010年歐債危機下,卡梅倫政府推動緊縮政策,繼而在2016年推動了一場「計算錯誤」的脫歐公投;由公投至啟動脫歐進程,保守黨內的撕裂、互相背叛,政客的虛偽與自私亦盡現大眾眼前;約翰遜在疫情期間的「派對門」事件,堂堂首相不僅公然違反抗疫措施,更被揭蓄意誤導國會及撒謊;乃至「49天首相」卓慧思的「迷你預算」風波,使民眾對於保守黨能搞好經濟的信心跌至谷底,不只突顯卓慧思不諳經濟,也突顯保守黨高層成員之無能、荒謬。

不難理解,英國人鐵定要把保守黨投下來。

何況英國經濟增長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已處於停滯狀態,「體感經濟痛苦」近年已越見明顯。扣除通脹後,英國民眾薪酬自2010年以來幾乎沒有增加,平均周薪比起2010年僅增加15鎊(約150港元)。不包括獎金的實際薪酬在過去14年只增長3.2%。

2024年7月5日英國工黨黨魁施紀賢(又稱斯塔默,Keir Starmer)贏得其所代表選區霍爾本與聖潘克勒斯(Holborn and St Pancras)選區席位。圖為他在點票中心觀看點票情況。(Reuters)

Bregret?

英國媒體的街頭訪問,大家都在抱怨着電費、水費、食物貴等基本生活問題。而事實上,保守黨一手策劃的脫歐,經濟後果也開始呈現。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的數據推測,英國脫歐損害了商業投資,預計與英國留在歐盟的情況相比,長期來說,英國的經濟產出將減少4%,貿易更預計將減少約15%。

脫歐公投八年後,可以肯定的是,英國出現了嚴重的「Bregret」(brexit regret—後悔脫歐)現象。大約65%的英國人表示,如今看來,離開歐盟是錯誤的,只有15%的人認為迄今為止,脫歐的得大於失。

如今, 任何黨派都無法讓英國回到歐盟了,英倫海峽之間人員自由流動的時代也結束。長年作為反對黨的工黨在民意大潮下上台,相信英國民眾對於新政府的寄望只是搞好經濟。

當然, 施紀賢要接過這個經濟攤子的確很不容易,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上月公共債務佔經濟總量比重升至1961年以來最高。5月不包括國有銀行在內的公共部門淨債務,升至2.74萬億英鎊,佔GDP比例升至99.8%。這意味新任政府無可避免要加稅或削減支出,這也許得失工黨內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