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佩洛西能扮演「上帝」角色踢走拜登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北約峰會正在華府召開,拜登(Joe Biden)表現也沒有重大差錯。7月10日,民主黨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卻登上拜登據報必看的MSNBC早晨節目《Morning Joe》,聲言拜登是否要繼續參選,是拜登的抉擇,「我們全都在鼓勵他作出決定,因為時間愈來愈不足了。」佩洛西稱,拜登作出任何決定,我們都支持。

「再加考慮」

問題是:拜登在6月27日的「災難級」總統辯論之後已多次堅決表明會繼續參選下去,他「已經」作出了決定,佩洛西要他再作決定的言下之意,其實就是希望拜登「再加考慮」並改變其繼續參選的決定。

對於國會民主黨人日前開過黨團會議之後也未能組織出勸退拜登的統一陣線,佩洛西更暗示黨人不必着急,可以等到北約峰會結果之後再作打算。「讓他處理這次北約會議……讓我們暫時等一等,無論你在想什麼,可以私下跟人說,但在我們看到本周我們怎麼走之前,你沒有必要把這事放在枱面上。」

在7月5日的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中,拜登曾表示只有上帝下凡才能勸退他。佩洛西有資格取代上帝的角色嗎?

荷里活影星佐治古尼(George Clooney)7月10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要求拜登退選,標題為「我愛拜登,但我們需要一位新的提名人」。

集體行動的困境

民主黨人如今面對的是一個集體行動的問題。只有絕大多數民主黨政客、金主、有份量的民間支持者都集體要求拜登退選,拜登才有可能退身,讓民主黨可以另覓他人應戰特朗普。如果只有個別民主黨人逐一出面呼籲拜登退選,而其他人又不行動的話,這只會傷害拜登選情,增加特朗普勝算,甚至要面對「棒打出頭鳥」的後果。

因此,幾乎所有還有志向在民主黨政界打滾的政客,都不敢公開呼籲拜登退選。直到今天,超過200位民主黨國會眾議員當中,只有8位敢這樣做。51位民主黨黨團中的國會參議員,只有1位敢公開勸退拜登。其他未來民主黨的總統人選也是小心翼翼:加州州長紐瑟姆(Gavin Newsom)全力為拜登站台;密歇根州州長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也表態支持拜登,到7月10日則非常小心的稱接受認知能力測試不會損害拜登(按:拜登一直拒絕接受測試)。

在這個集體行動的困境之中,國會民主黨人就算在閉門會議之內也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參議院多數派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和眾議院少數派領袖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都一直堅稱他們支持拜登。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24年7月9日在北約成立75周年活動上發表演說。照片攝於美國華盛頓。(Reuters)

雖然兩人都知道拜登繼續參選將拖累參議院和眾議院選情,舒默可能再當不了多數派領袖,傑弗里斯則可能只能繼續領導少數派--拜登在多個搖擺州的支持度都低於其他民主黨人,例如在威斯康星州,拜登在多個候選人的民調中落後特朗普6個百分點,該州的民主黨國會參議院候選人卻領先共和黨對手3個百分點--但他們都不敢「出頭」呼籲踢走拜登。

民情反彈

但這兩周以來拜登的強硬辯解、對討論其去留問題的「零容忍」態度,不只無法壓服其辯論表現所引爆的疑慮,甚至激怒了極多民主黨支持者,不少人甚至將拜登與特朗普相提並論。例如一位民主黨金主Ari Emanuel就在《經濟學人》撰文直接將拜登以為只有他才能擊敗特朗普的說法形容為「特朗普式尺度一般自我吹噓的幻覺」。

這兩周以來,拜登也確實愈來愈像特朗普:堅稱不相信負面民調、吹噓自己集會人數眾多、把民主黨沒有競爭的初選當作是民意授權、祭出上帝之名來支持他自己的政治決定、將反對他參選的聲音批評為媒體和精英階層炒作……更重要的是,他幾乎是要人民對他有目共睹的衰老視而不見。

(以下的《The Daily Show》片段,近乎完美地以喜劇手法闡述出民主黨選民對拜登的不滿,可作參考。)

根據庫克政治報告(Cook Political Report)的最新評估,亞利桑那、喬治亞、內華達三個關鍵搖擺州,已經由「搖擺」變成「傾向共和黨」,賓夕法尼亞也有可能右轉;明尼蘇達、新罕布什爾兩個藍州,也由「可能民主黨勝」變成了次一級的「傾向民主黨」,換言之,連民主黨的基本盤也有可能失掉。

雖然民情如此,但拜登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地位幾乎已到了「生米煮成熟飯」的階段,只有民主黨絕大多數政客集體行動,才有望迫退拜登。

勸退拜登行動需要一位領頭人

在此,佩洛西真的有可能是破解民主黨人集體行動困境的那個人。首先,佩洛西84歲高齡,同樣是黨內元老,也是拜登的長年政治盟友,如今即使只是一個普通眾議員,在黨內依然有巨大影響力。

其次,佩洛西離開眾議院議長一職之後,已經到了政治上無欲無求的境地,不必擔心被拜登及其支持者事後清算,也不必擔心失去政治權力的問題,跟舒默、傑弗里斯等人不同。

民主黨的眾議院少數派領袖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7月10日同英國新任首相施紀賢會面。(Reuters)

同時,從佩洛西2022年挑釁中國訪問台灣的行動來看,歷史留名才是她的追求。出面帶頭勸退拜登、為其他民主黨人提供政治保護傘,對她的歷史地位百利而無一害:如果她成功踢走拜登,而民主黨再取白宮,人們當然不會忘記她的功勞;如果踢走拜登後,特朗普依然獲勝,又或者拜登堅決不退,人們也會記得佩洛西至少有挑戰權威的道德勇氣,不像大多民主黨政客般畏首畏尾。

目前,拜登已經透過黨內初選獲得絕大多數黨代表承諾支持,只差在8月全國黨代表大會上的正式投票作實,其後就能正式成為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但如果拜登堅決不退,民主黨依然能夠嘗試鼓動這大約4000名黨代表「違背」承諾,在黨代表大會上不投票給拜登。雖然這個情景出現的可能性極低,但其出現的前提就是要有民主黨大老出面組織領導,如果佩洛西願意的話,她確實有資格在最後關頭放手一博。

拜登的競選團隊對此也明顯頗為擔心,竟然四出逐一聯絡這些黨代表,查問他們有沒有可能不支持拜登的理由。

佩洛西這次出面要求拜登「再加考慮」,有望扭轉國會民主黨人一盤散沙的集體行動困境。拜登若然堅決選下去,有可能會遇上更具組織的阻力,而再非個別政客、金主、名人、輿論領袖的片言隻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