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會員大盤點! 十大富豪6個晉身香港會 身家遠超港財政儲備

撰文:劉凱欣
出版:更新:

「香港會」(The Hong Kong Club)成立於1846年,是香港第一個商人會所,至今已營運近180年,比香港賽馬會歷史更悠久,這亦是一眾社會賢達社交聚會的地方。初期的「香港會」,其實只准白人內進,華人及女士通通被拒諸門外,足足超過一世紀,這條不平等的會規才正式被打破。

但不變的是,時至今日,「香港會」仍只限一線政商名流入會, 1500名會員匯聚香港最頂尖的0.02%大人物。福布斯十大香港富豪榜中,更有六大家族為其會員,包括長和(0001)李氏、新地(0016)主席郭炳聯、新世界(0017)主席鄭家純、九倉( 0004)前主席吳光正、銀河娛樂(0027)主席呂志和,以及李錦記集團家族成員等人,陣容絕對是星光熠熠,寥寥數人的身家,已隨手近9,000億元,遠超港府近7,000億元財政儲備。

「香港會」創會初期 謝絕華人內進

「香港會」在英殖時期,是專供本港社會頂尖上流政、軍、商界精英定期相約進餐,或商人聯誼互通消息的地方。當年港英政府以年租324元,批出中環皇后像廣場旁、昃臣道的一幅土地予香港會,租期999年。當中,會員全部認為英國白人男士至上,華人、女士、有色人種,甚至連「出身欠佳」的英國人,通通免問。一直要到1970年代,「香港會」才開放予非白人入會。

第一代「香港會」只允許白人內進,華人及女士通通被拒諸門外。(網上圖片)

創立近180年 經歷三次改建

初期,「香港會」設於中環雲咸街及皇后大道交界,但很快便不敷應用,需要另覓新址建館。時至1890年,中區填海工程預留一塊皇后像廣場旁的臨海地段,予「香港會」興建新會館。並在1897年正式啟用。該會館採取維多利亞文藝復興混合意大利式建築,樓高4層,設有圖書館、酒窖、會客室、宴會大廳、保齡球場、桌球室等豪華設施。

不過,經近百年日子洗禮,會館老化,保養成本高昂,在1981年「香港會」終於在多數會員贊成下拆卸,「香港會」其後與一個私人發展商達成協議,由後者出資重建原會所為樓高21層的新大廈,以換取出租大部分樓層的租金收入,直至2009年為止。而在達成協議的4年後,則建成今日所見這座位於中環昃臣道的香港會所大廈。但「香港會」租金收入是否需要繳稅,發展局曾就事件回應指,基於《稅務條例》(第112章)的公事保密條款,故未能透露個別個案資料。

第二代「香港會」採取維多利亞文藝復興混合意大利式建築,樓高四層。(網上圖片)

「香港會」會員身價非同凡響

能夠擠身「香港會」成為其中一員,身價自然非同凡響。細看最新一份會員名單,一眾耳熟能詳的傳統富豪,均榜上有名。福布斯十大香港富豪榜中,更有六大家族為其會員,例如長和創辦人李嘉誠幼子兼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新地主席郭炳聯、新世界主席鄭家純及其子鄭志剛、九倉前主席吳光正、銀河娛樂主席呂志和及李錦記集團家族成員。單單粗略計算眾人身家,「閒閒地」已約達8,830億元。

另外,東亞(0023)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橋及李民斌、信和(0083)副主席黃永光、恒隆(0010)董事長陳啟宗及其子陳文博、希慎興業(0014)主席利蘊蓮、永安(0289)主席郭志樑、西九董事局主席唐英年、「鋼鐵大王」孫兒龐建貽、富商霍震霆、許晉亨及田北俊等老牌家族成員,亦為會員之一。

五任特首皆獲邀入會 董建華時間最早

當中,名單亦發現,本港歷年五任行政長官,包括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林鄭月娥及李家超皆在其列。當中董建華在1979年已經入會,為眾人中最早一個;其次則為梁振英,在1993年入會;曾蔭權則於回歸前一年的1996年入會。至於林鄭月娥則較後期,到2015年官拜至政務司,才成功加入「香港會」,而李家超更在當選行政長官同年,即2022年才正式成為其中一員。

除了特首及大孖沙,一些港人熟悉的政商財金圈名人,同在名單之上。例如前財爺梁錦松及曾俊華、前港交所(0388)主席史美倫及行政總裁李小加、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前TVB( 0511)行政主席梁乃鵬、富衛集團主席馬時亨、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及鄭若驊、安樂工程創辦人潘樂陶、大酒店(0045)行政總裁郭敬文、前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長和董事總經理「打工皇帝」霍建寧、長和執董施熙德、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等都是會員。

會員多為外籍或香港名人 內地人僅佔極少數

據了解,「香港會」入會資格相當「招積」,只能經由原本舊有會員內部推薦,並僅限受邀人士入會,入會前亦要經過委員層層面試,最終靠投票表決通過,故此能成為其中一員,不但要有錢,而且更要有深厚人脈。

不過,據觀察,「香港會」以英文拼音列出的會員名單,絕大部分為外籍名人或香港人慣用串法或拼音,意即多為外國人或港人。至於採用普通話拼音的會員仍寥寥可數,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中國投資公司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是成功打入「香港會」的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