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建熟食中心 活化大排檔 | 社論

  政府推動「無處不旅遊」,以符合全球「深度遊」的興起,其中一個旅客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體驗香港人的生活,而吃是重要一環,可惜曾經流行一時的大排檔,近年趨向沒落,令到市民少了好去處,遊客也無法體驗其中樂趣。如何活化大排檔文化,不單止是保存本地飲食文化,也可以建立特色的旅遊基建,推動旅遊業發展。

  「大排檔」文化自7、80年代興起,深受港人及遊客歡迎。但在政府發牌規管下,加上連鎖飲食集團霸佔市場、市道又低迷,不少食肆結業,「大排檔」和「冬菇亭」也難以生存。根據政府統計數字,過去3年,固定攤位(熟食或小食)小販牌照總數由2021年底的97個,持續下跌至2023年底的79個。當中,街頭持牌熟食攤位(大排檔)跌幅逾2成,由2021年底的22個跌至2023年底的17個。

  大排檔賣少見少,在於持牌人大多上了年紀,一旦退休,無人承接,牌照難以承傳,加上衞生、環保等修例管制,合適地方又少,即使有人想經營,亦要經過重重審批,批出新牌的難度極高,還要顧及社區市民的反應。

  要活化大排檔,可參考外地,例如新加坡,當地打造多個大型熟食中心,如出名的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舊機場路熟食中心等,都辦得有聲有色。政府應制訂政策,透過活化街市,建立熟食中心,推動室內大排檔文化,為飲食業提供新出路,也為「無處不旅遊」添加新元素。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