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4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34行:
}}
{{Otheruses|subject=西晋时设立的湘州|other=南梁时设置的湘州|湘州 (南梁)}}
'''湘州''',[[中國]][[西晉]]至[[南朝陳]]時的[[州]],為东晋南朝时的重镇,[[東晉]]至[[南朝宋]]時屢廢屢置。早期幅员广袤,包括今天[[湖南省]]大部與[[湖北省]]小部,[[東晉]]末辖境南擴,[[南朝梁]]時南部分置[[衡州 (廣東)|衡]]、[[桂州|桂]]等州。
 
==沿革==
第40行:
[[西晉]][[永嘉 (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分[[荊州 (古代)|荊州]]六郡([[長沙郡|長沙國]]、[[衡陽郡]]、[[湘東郡]]、[[邵陵郡]]、[[零陵郡]]、[[建昌郡]])與[[江州 (西晉)|江州]][[桂陽郡]]合七郡置'''湘州''',治長沙國[[臨湘縣]](今[[湖南省]][[長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湘水|湘]]、[[资水|资]]两水流域和[[湖北省]][[陆水]]流域。
 
[[東晉]][[咸和 (東晉)|咸和]](329(328年),湘州七郡併入荊州。[[義熙 (東晉)|義熙]]八年(412年),分州長沙、衡陽、桂陽、零陵、[[營陽郡|營陽]]、湘東、邵陵、[[始興郡|始興]]、[[臨賀郡|臨賀]]、[[始安郡|始安]]十郡復置'''湘州'''。湘州增辖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江上游、[[漓江]]和[[贺江]]流域以及[[广东省]]北部[[北江]]流域大部。義熙十二年(416年),湘州十郡併入荊州。<ref name=sglj>《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ref>
 
===南朝===
[[南朝宋]][[永初 (劉宋)|永初]]三年(422年),分荊州十郡復置'''湘州'''。[[元嘉 (劉宋)|元嘉]]八年(431年),湘州併入荊州。元嘉十六年(439年),分荊州十郡復置'''湘州''',分[[長沙郡]]置[[巴陵郡]]。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湘州十一郡併入州。元嘉三十年(453年),分荊州十一郡復置'''湘州'''。[[孝建]]元年(454年),割巴陵郡([[陆水]]流域)屬[[郢州]]。[[大明 (劉宋)|大明]]元年(457年),[[廣州 (古代)|廣州]][[宋建郡]]併入湘州臨賀郡。[[泰始 (劉宋)|泰始]]中,改[[始安郡]]為始建郡。泰始六年(470年),改[[臨賀郡]]為臨慶郡,分[[始興郡]]置[[宋安郡]]。[[泰豫]]元年(472年),併宋安郡入始興郡,改始興郡為廣興郡。至此,湘州仍領十郡。
 
[[南朝齊]]初,恢復始安、臨賀、始興三郡之名。後改[[營陽郡]]為[[永陽郡]]。
 
[[南朝梁]]時,析置[[岳陽郡]]、[[藥山郡]]、[[樂梁郡]]。[[天監]]六年(507年),割臨賀、始興、桂陽三郡屬[[衡州 (廣東)|衡州]](治今[[廣東省]][[英德市]]西北),[[大同 (南梁)|大同]]六年(540年),割始安郡屬[[桂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後割岳陽、藥山二郡屬[[罗州_ (大通)||羅州]],永陽郡屬[[營州 (南梁)|營州]]。[[承聖]]二年(553年),永陽郡還屬湘州。至此,湘州領七郡:[[長沙郡]]、[[衡陽郡]]、[[湘東郡]]、[[邵陵郡]]、[[零陵郡]]、[[永陽郡]]、[[樂梁郡]]。梁末,湘州為[[王琳]]湘州等地擁立永嘉王[[蕭莊]]為帝。[[天啟 (蕭莊)|天啟]]元年(558年),長沙郡陷於[[後梁 (南朝)|後梁]]。
 
[[南朝陳]][[天嘉]]元年(560年),佔領湘州(長沙郡除外)。天嘉二年(561年),佔領長沙郡。後析置[[綏越郡]];廢[[罗州_ (大通)|羅州]],岳陽郡還屬湘州。至陳末,湘州領九郡:[[長沙郡]]、[[衡陽郡]]、[[湘東郡]]、[[邵陵郡]]、[[零陵郡]]、[[永陽郡]]、[[岳陽郡]]、[[樂梁郡]]、[[綏越郡]]。<ref name=sglj/>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滅陳後廢除湘州及其領郡,湘州故地分屬五州:[[潭州 (隋朝)|潭州]](故長沙、衡陽、邵陵三郡)、[[衡州]](故湘東郡)、[[永州 (隋朝)|永州]](故零陵、永陽二郡)、[[巴州 (古代)|巴州]](故岳陽郡)、[[桂州]](故樂梁、綏越二郡)。<ref>《中國行政區劃通史·隋代卷》</ref>
第55行:
==長官==
;晉朝湘州刺史(307年-329年)
*[[温畿]](307年-309年)
*[[苟眺]](一作「荀眺」,307年-311年)<ref>《南齊書·卷十五·志第七》</ref><ref>《晉書·卷五·帝紀第五》</ref>
*[[胡毋輔之]](320年)<ref>《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ref>
*[[甘卓]](?-320(312年-320年)
*[[司馬承 (譙王)|司馬承]](320年-322年)
*[[陶侃]](322年)<ref>《晉書·卷六十六·列傳第三十六》</ref>
*[[劉顗]](322年-325年)
*[[杨羡]](322年-323年)
*[[王舒]](325年)<ref>《晉書·卷六·帝紀第六》</ref>
*[[卞敦]](326年-329年)<ref>《晉書·卷七十·列傳第四十》</ref>
第75行 ⟶ 第77行:
*[[劉鑠]](不之鎮,440年-445年)<ref>《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二》</ref>
*[[王僧朗]](445年-449年)
*[[劉朗 (劉宋南朝)|劉朗]](449年-452年)<ref name=ss5/>
*[[劉恢 (劉宋)|劉恢]](453年)
*[[劉義宣]](453年-454年)
第103行 ⟶ 第105行:
*[[呂安國]](484年-486年)
*[[柳世隆]](486年-488年)
*[[蕭子懋]](488年-492-490年)
*[[陈显达 (南朝)|陈显达]](490年-492年)
*[[蕭銳]](492年-494年)<ref>《南齊書·卷三·本紀第三》</ref><ref>《南齊書·卷五·本紀第五》</ref>
*[[蕭寶晊]](494年-500年)<ref>《南齊書·卷六·本紀第六》</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