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史: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回退183.178.32.36对话)的编辑,改回Mickie-Mickie的最后一个版本
(未显示15个用户的2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lead section|time=2016-09-22T11:04:16+00:00}}
{{CHINA}}
中国[[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多种通用货币。中国[[北宋]]的[[四川]]地區於公元[[九世纪]]发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紙鈔]]——'''[[交子]]'''。到了[[元朝|元代]],中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流通全国的法定货币——'''[[交鈔|寶鈔]]'''(紙鈔)。
 
== 先秦時期 ==
{{main|交鈔先秦货币}}
[[贝币]]被确信是中原一帶最早的货币形式,它出现在大约三千到四千五百年前。[[汉字]]中的“貨”、“買”、“賣”、“販”,以及许多与产品交换有关的字,都是以“貝”作为[[部首]]。 然而,贝作为货币的流通程度仍旧是未知的,但它应该在市场中占有了主导位置。而由骨、木、石、铅和铜为材料制作的贝的仿制品则在当时的贸易体系中十分常见。
 
第11行 ⟶ 第12行:
铜贝在[[商朝]]<small>(约前1500 - 约前1046)</small>旧都[[殷墟]]的遗址中被发现,而铜成为了[[周朝]]的通用货币。
 
根据目前的发现,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开始使用金属货币。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铸币——铸造铜贝,出土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商代晚期<small>(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small>的墓穴中。<ref>[http://www.henan.gov.cn/hngk/system/2006/08/02/010000219.shtml 河南省政府:中国最早金属铸币 商代晚期铸造铜贝] {{Wayback|url=http://www.henan.gov.cn/hngk/system/2006/08/02/010000219.shtml |date=20111021064801 }}{{zh-cn}}</ref><ref>{{Cite web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RGu62yiVF8wC&pg=PT186&dq=shang+coin&lr=#PPT187,M1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2-01-28 |archive-date=2016-12-1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13011304/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Gu62yiVF8wC&pg=PT186&dq=shang+coin&lr=#PPT187,M1 |dead-url=no }}</ref>当时,铸币与更早使用的贝壳相似,所以它被命名为贝币。<ref>[http://chinesechinese.net/HistoryofChina.html YK Kwan:中国历史概览] {{Wayback|url=http://chinesechinese.net/HistoryofChina.html |date=20120503202130 }}{{en}}</ref><ref>[http://www.travelchinaguide.com/intro/focus/currency.htm 秦朝以前的贝币] {{Wayback|url=http://www.travelchinaguide.com/intro/focus/currency.htm |date=20101204113633 }}{{en}}</ref><ref>[http://encarta.msn.com/encyclopedia_681500371_2/shang_dynasty.html 商代经济百科全书] {{WebCiteWayback|url=https://www.webcitation.org/5kwQvkSkI?url=http://encarta.msn.com/encyclopedia_681500371_2/shang_dynasty.html |date=20091031183126 |dateformat=iso20091021221406 }}{{en}} 2009-10-31.</ref>
 
=== 周代 ===
在[[戰國|战国时期]]<small>(前476年,一說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small>,中国使用的铜质铸币主要有三种形态 [[周朝|两周]]、[[魏国 (战国)|魏国]]、[[韩国 (战国)|韩国]]和[[秦国]]使用铲形的[[布币]];[[田齐|齐国]]使用刀形的[[刀币]];[[赵国]]和[[燕国]]在战国时期先使用布币,后使用刀币;[[楚国]]的[[蚁鼻钱]]。
 
== 秦至兩漢 ==
[[File:S-106 W Han banliang, Wudi, 140-87 BC, lead, prob private mint, 22-23mm.jpg|thumb|180px|left|漢代的[[半两]],[[漢武帝]]時期(前140年-前87年)鑄]]
[[File:Wuzhuqian.JPG|thumb|180 px|以黄金製成的[[五铢]],[[西汉]]時期铸,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作为统一中国的一部分,[[秦始皇]]<small>(前259年-前210年8月11日)</small>取消了原来六国流通的货币,代之以根据秦国以前使用的铸币设计的全国统一的铜钱——[[半两|秦半两]]。这种铜钱为圆形,中部有方孔為金錢俗名「孔方兄」的由來。这一式样直到20世纪初的中国仍在使用。由于单个硬币的价值低,中国人习惯上将一千个铜钱串在一起。然而,政府税收同时以铜钱和产品(比如丝绸卷)的形式征收。薪金在[[秦朝]]和[[汉朝|两汉]]则以数[[石 (质量单位)|石]]粮食的形式支付。
 
[[五铢]]是一种古铜币,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字,故名。初铸于[[西汉]][[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东汉]]、[[蜀汉]]、[[曹魏|魏]]、[[晋]]、[[南齐]]、[[梁]]、[[陈]]、[[北魏]]和[[隋]]都有铸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但旧五铢仍然在民间流通。五铢跨度大、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 晋至隋 ==
[[三国]][[曹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乱,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减小,且形制多样,币值不一,出现了重物轻币的现象。
 
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行[[五铢]]钱,形制与东汉时期五铢相似。[[蜀汉]]和[[孫吳|东吴]]多实行大钱。蜀币主要有:[[直百五铢]]、[[直百]]等。吴币主要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
 
[[西晋]]成立后主要沿用[[汉]][[曹魏|魏]]旧钱,兼用谷帛等实物;[[东晋]]成立之初则沿用用吴国旧钱,后来出现了五铢小钱,相传是吴兴[[沈充]]所铸,所以又称:“[[沈郎五铢]]”。
 
[[十六国]]期间的[[成汉]][[李寿]]铸行了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汉兴]]”钱;[[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十分动荡,币值混乱,私铸现象严重。[[北朝]]从[[北魏]]开始,钱文逐渐摆脱纪重局限,逐步向年号钱制过渡。
第35行 ⟶ 第36行:
 
== 唐代 ==
[[唐]][[武德]]四年铸行的[[铜钱]]——[[开元通宝]],以前的纪值纪重钱币一去不复返,代之的是[[宝文币制]](主要是通宝、元宝和重宝)。开元通宝是唐朝三百年的主要铸币,另外还铸有[[乾封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咸通玄宝]]及史思明所铸[[顺天元宝]]、[[得壹元宝]]等。
 
後來出現了[[飛錢]],是[[唐憲宗]]時代產生的一種匯兌制度,商人在京城把錢交給諸軍、諸[[節度使]]、諸道[[進奏院]]或者富豪門閥等單位,單位開立票券,商人可攜券到其它地區的辦事處取錢。這種匯兌方式減低了銅錢的需求,緩和錢幣的不足,同時減輕了商人貿易時攜帶[[貴金屬]]或[[銅錢]]的不便。由於飛錢輕便,又有一些官員或富豪的保證,在大額交易時,有些商人會直接使用飛錢,雖然飛錢屬於匯票並非真的貨幣,但飛錢仍可以說是最早的[[紙幣]]雛形。
 
== 五代十国 ==
[[五代十国]]政治分裂割据,改朝换代像走马灯一样,各国以铸恶钱来增强自身实力,以达到削弱他国力量的目的,故钱币甚多,但质量品質不高。
 
== 兩宋 ==
{{main|宋朝货币}}
[[File:Jiao zi.jpg|thumb|200px|[[北宋]]时[[四川]]流行的[[交子]],是世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File:Hui zi.jpg|thumb|200px|会子印樣。中間有橫行大字「[[行在]]會子庫」,指[[臨安府 (浙江)|臨時首都]]管理會子的部門。右上方印「大壹貫文省」,左上方印「第壹佰拾料」,中間印「敕偽造會子犯人處斬 賞錢壹阡貫 如不願支賞 與補進義校尉 若徒中及窩藏之家能自告首 特與免罪 亦支上件賞錢 或願補前項名目者聽」]]
[[宋朝]]<small>(960-1279)</small>早期,中国再次在[[五代十国]]的基础上统一了币制。宋朝之前的硬币中,北部各国更喜欢使用铜铸币。南方各国则使用铅或铁铸币,[[四川]]使用自己的[[铁币]]。它们在宋朝初年还继续流通了一段时期。公元1000年,国家统一完成,中国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铸币量的增长。1073年是北宋铸造硬币的高峰年,政府大约生产了600万串铜钱,每串铜钱包含1000枚铜币。北宋还铸造了超过200万串硬币,出口到[[亚洲内陆]]、[[日本]]和[[东南亚]],成为當地的主导硬币。四川出现的被称为「[[交子]]」的纸质[[票據]],被宋朝商人很快采用,成为最初的纸币。这被证明十分有用,所以国家开始接手这种形式的纸币,并在1024年首次推出。12世纪,许多形式的纸币成为中国的主流货币,包括如下:
 
{| class="wikitable"
第57行 ⟶ 第59行:
| 硬币 || [[鐵錢]] || 宋太祖曾下令回收交子,改以[[鐵錢]]使用。至1023年,北宋政府發行紙幣新交子,鐵錢遂被交子取代
|-
| 紙鈔 || 私[[交子]] || (?-天禧四年(1020年)至地方政府益州知州寇瑊一度下令取締交子,並將交子鋪封閉。天聖元年(1023年)中央下令交子鋪停止發行交子,已發行的交子全部回收。
|-
| 紙鈔 || 官[[交子]] || 始於天聖元年(1023年),到了崇宁四年(1105年)設置[[錢引]]作為主要紙幣,終至寶佑四年(1256年)﹐改錢引為四川會子。
|-
| 紙鈔 || 四川會子 || 寶佑四年(1256年)﹐原北宋的官交子改制為四川會子。
第65行 ⟶ 第67行:
| 紙鈔 || [[關子]] ||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通行的一種暫時性紙幣,有司因[[婺州]]屯兵,請椿辦合用錢,而路不通舟,錢重難致,乃造關子付婺州。
|-
| 紙鈔 || 臨安[[會子]](東南會子) ||南宋時的紙幣,紹興三十年(1160年)於臨安首度發行。於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終結,被「見錢關子」所取代。
|-
| 紙鈔 || 「見錢關子」 || 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丞相賈似道發行「見錢關子」,後被元鈔所取代。
|}
 
=== 金元对子钱 ===
对子钱(或称对品钱,简称对钱)指两枚钱币同一种时期铸造,铸钱所用材质一致,钱币大小、厚薄、穿孔、轮廓都全部相同,钱上文字相同,而钱文[[书体]]不同各异(如一[[篆书|篆]]一[[隶书|隶]])的钱币。<ref name=两宋>{{cite web|title=两宋重点钱币介绍|url=http://www.gov.cn/test/2006-05/10/content_277298.htm|date=2006-05-10|accessdate=2022-11-19|archive-date=2022-11-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115160934/http://www.gov.cn/test/2006-05/10/content_277298.htm|dead-url=no}}</ref>
{{main|交鈔}}
[[File:Yuan dynasty banknote with its printing plate 1287.jpg|thumb|300px|left|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元朝发行过“中统钞”、“至元钞”和“至正钞”,这些都是以皇帝的年号(元初的[[中統 (年號)|中统]]、[[至元 (元世祖)|至元]]以及元末的[[至正]])来命名,其中主要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圖中為至元钞。]]
 
== 遼夏金元 ==
[[蒙金戰爭|蒙古灭金國]]后,当时[[蒙古帝国|蒙古]]也仿效[[金朝|金國]]的[[交鈔]]发行過纸币,但只是暂时性的,流通领域有局限,发行量也很少,反而是地方割据势力多发行纸币。直到[[忽必烈]]即位后,力求填补财政空缺,统一货币。他认为[[华北地区]]應繼續沿用历代[[铜钱]]貨幣體系,但當時华北的铜礦供应量其实是不足以铸钱的。有鑑於當時纸币已流通金國且成本低廉,于是忽必烈决定发行纸币,稱之為'''中统钞''',並以[[金]]、[[银]]、[[绢]]为[[銀行準備|储备金]],是世界上第一种[[法定货币]]。忽必烈的原意是先在华北地区发行纸币,待日后銅量充足之後就要仿效历朝铸造[[铜钱]],与纸币并用。但後來由於這種纸币體系並沒有出現重大的信貸危机,信誉很好,因此忽必烈時期一直没有铸造铜钱。直到[[元朝|元代]]中葉[[至大]](1308-1311)及元末[[至正]],纸币因为被過量印製而大幅贬值,才铸造铜钱作为辅助性货币。
{{main|西夏货币|交鈔}}
[[File:Yuan dynasty banknote with its printing plate 1287.jpg|thumb|300px|left|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元朝]]发行过“中统钞”、“至元钞”和“至正钞”,这些都是以皇帝的年号(元初的[[中統 (年號)|中统]]、[[至元 (元世祖)|至元]]以及元末的[[至正]])来命名,其中主要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圖中為至元钞。]]
 
[[遼朝]]在[[耶律阿保機]]之父[[撒剌的]]時,已開始鑄造貨幣。然而貨幣使用量不多,[[遼世宗]]時,上京還處在交易無錢而用布的狀態。各地都用不同貨幣,如[[遼聖宗]]以前所鑄的遼錢極少,聖宗之後稍微多了一些,但在流通貨幣中,所佔數量仍甚少,不及百分之二,主要的是宋錢,其次是唐及五代及其他朝代的錢。[[西夏]]錢幣制度深受宋朝影響,但货币铸字的顺序與宋朝上-下-右-左不同,是程順時針的上-右-下-左,其货币流通了近两个世纪,但实际生产出来的数量很少,在今日很罕见。[[金朝]]早期使用舊有的宋、遼錢幣,直到金、宋間第二次議和後,戰爭暫告結束,才發行自己的貨幣。
[[宋元战争|蒙古灭南宋]]時,[[南宋]]的[[会子]]是[[中国东南地区|东南]]、[[四川]],和[[湖南]]地區的主要货币,用于财政收支和交易。南宋滅亡後,[[元朝]]以中统钞取代[[会子]]。在宋代会子流行的地区成立了[[平准库]],汇集金银以备兑换,又设立[[行用库]],加强回收金银。和华北不同,宋末時南中国部分地区惯用铜钱,因此[[元宋戰爭|蒙古灭南宋]]后,仍然容許這些地區以铜钱作為流通貨幣。纸币在元朝末年、[[至正]]后期以前,一直信誉良好。元代的纸币发行量和发行地域均大大超过前代。元朝先后在首都[[元大都|大都]]和各行省设置了负责管理纸币印造、发行、兑换、检验伪钞、回收昏钞等之机构;其中,中央的印钞机构称[[印造局]],负责印造交钞库和定钞库等。元朝民間私有的金银均要上交朝廷。
 
[[蒙金戰爭|蒙古灭金國]]后,当时[[蒙古帝国|蒙古]]也仿效[[金朝|金國]]的[[交鈔]]发行過纸币,但只是暂时性的,流通领域有局限,发行量也很少,反而是地方割据势力多发行纸币。直到[[忽必烈]]即位后,力求填补财政空缺,统一货币。他认为[[华北地区]]應繼續沿用历代[[铜钱]]貨幣體系,但當時华北的铜礦供应量其实是不足以铸钱的。有鑑於當時纸币已流通金國且成本低廉,于是忽必烈决定发行纸币,稱之為'''中统钞''',並以[[金]]、[[银]]、[[绢]]为[[銀行準備|储备金]],是世界上第一种[[法定货币]]。忽必烈的原意是先在华北地区发行纸币,待日后銅量充足之後就要仿效历朝铸造[[铜钱]],与纸币并用。但後來由於這種纸币體系並沒有出現重大的信貸危机,信誉很好,因此忽必烈時期一直没有铸造铜钱。直到但在[[元朝|元代]]中葉[[至大]](1308-1311)及元末[[至正]],纸币因为纸币被過量印製而大幅贬值,才铸造铜钱作为辅助性货币。
由於[[1270年代]]起发生的[[通货膨胀]],使元初在[[1287年]]啟用了新的纸币(至元鈔)以代替舊有纸币(中統鈔),但因无节制的纸币印刷导致[[通货膨胀]]之情況直到元朝末期發行「[[至正寶鈔|至正鈔]]」時依然存在。
 
[[宋元战争|蒙古灭南宋]]時,[[南宋]]的[[会子]]是[[中国东南地区|东南]]、[[四川]],和[[湖南]]地區的主要货币,用于财政收支和交易。南宋滅亡後,[[元朝]]以中统钞取代[[会子]]。在宋代会子流行的地区成立了[[平准库]],汇集金银以备兑换,又设立[[行用库]],加强回收金银。和华北不同,宋末時南中国部分地区惯用铜钱,因此[[元宋戰爭|蒙古灭南宋]]后,仍然容許這些地區以铜钱作為流通貨幣。纸币在元朝末年、[[至正]]后期以前,一直信誉良好。元代的纸币发行量和发行地域均大大超过前代。元朝先后在首都[[元大都|大都]]和各行省设置了负责管理纸币印造、发行、兑换、检验伪钞、回收昏钞等之机构;其中,中央的印钞机构称[[印造局]],负责印造交钞库和定钞库等。元朝民間私有的金银均要上交朝廷。
 
由於[[1270年代]]起发生的[[通货膨胀]],使元初在[[1287年]]啟用了新的纸币(至元鈔)以代替舊有纸币(中統鈔),)。之后因无节制的纸币印刷,仍有导致[[通货膨胀]]之情況,並直到元朝末期發行「[[至正寶鈔|至正鈔]]」時依然存在。
 
== 明代 ==
{{main|明朝貨幣}}
[[File:Old metal money coins from China.jpg|缩略图|明清方孔钱]]
[[明朝]]<small>(1368–1644)</small>初期,国家重新统一国家的早期同样尝试使用纸币,即為[[大明宝钞]],然而这种货币同样经历了迅速的[[通货膨胀]],它在1450年暂停发行,但是直到1573年仍在流通。直到明朝晚期[[李自成]]威胁北京时,这种纸币才在1643年和1644年重新印刷。在明朝大部分时期,中国有一个包括所有重要交易的纯私人货币体系。从海外流入的白银, 开始在南部省[[广东]]作为货币使用,并在1423年传到长江下游地区成为纳税的法定货币。各省税收自1465年起以白银的形式上交首都,[[灶户]]从1475年起开始使用白银支付,[[徭役]]豁免费从1485年起使用白银支付。中国对白银的需求部分通过西班牙人从美洲的进口得到满足,特别是[[秘鲁]]的[[波托西]]和[[墨西哥]],在西班牙人1571年建立[[马尼拉]]之后。但这时的白银还没有被铸造為[[銀圓]]。它们以重量为一个标准[[两]](约36克)的银(被称为[[元宝]])流通,尽管其纯度和重量在地区与地区间略有不同。
 
== 清代 ==
第133行 ⟶ 第141行:
 
===日本占领区货币===
[[日本帝国]]政府於1930年代至[[二戰]]期間先後佔領過許多地區及設立傀儡政權,同時亦发行货币。
 
====满洲====
第139行 ⟶ 第147行:
1931年[[滿洲事變]],[[日軍]]入侵[[滿洲]]([[中国东北]])时,这里有多种货币在流通,包括各省银行发行的货币、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以及[[朝鲜银行]]与[[台湾银行]]发行的纸币。
 
[[满洲国]]建立后,日本人1932年7月1日在[[新京]](今[[长春]])成立了[[满洲中央银行]]。银行除了行使商业职能,还同时作为[[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满洲国圆]]最初规定1圆即23.91克[[银|白银]],相當於1[[銀圓]],但是在1935年它脱离了银本位并开始与[[日圆]]按1:1的[[匯率]]绑定。[[二次大战]][[日本投降]]时,满洲国圆被[[國民政府]][[中央銀行 (中華民國)|中央银行]]发行的[[东北九省流通券]]收兑。
 
====内蒙古====
第156行 ⟶ 第164行:
[[日本军用手票]]在东亚的日占区广泛分布。起初,它们的发行是用于支付士兵支出。这样做的目的是无限量的军票不能兑换为日元,这样就不会使日本发生通货膨胀。然而,它对东亚当地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却不可估量。
 
1937年起这种货币成为了中国日占区的“法定货币”。一段时间后它改由傀儡政权银行发行。然而在1941年到1945年间,军票在[[香港]]被强制使用。最初21元港币折合1兑换2日本军票,但是[[港币]]更受当地人欢迎并被大量囤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更于1943年6月起硬性规定军票为香港唯一合法的交易媒介并将军票面值贬至1元港币兑4元港币军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173行 ⟶ 第181行:
====外汇兑换券====
{{main|外汇兑换券}}
大陆的[[中国银行]]是特许的主要外贸和外汇银行。在1979年到1994年间,外国游客到中国被要求使用中国银行发行的[[外汇兑换券]]进行交易。这种兑换券已经取消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币。
 
==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