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标签已被回退 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消歧义連結
使用DisamAssist清理消歧義連結:朝鲜(連結至古朝鮮)。
(未显示18个用户的29个中间版本)
第5行:
|G1 = 單位
}}
{{about|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的漢朝|「汉」在中文的其他用法|汉|[[三国]]时期公元221年—公元263年的漢朝|蜀汉}}
{{Redirect|大漢}}
{| class="infobox bordered" style="align: right; width: 20em; font-size: 90%; text-align: left; float: right;" cellpadding="3"
|-
! colspan="3" style="font-size: 120%; text-align: center;" bgcolor="#ffccaa" | 漢<br />[[File:漢-seal.svg|x24px|alt=𗴂]]
|-
|'''國君姓氏'''|| colspan="2" |<center>[[劉姓|劉]]</center>
|-
| '''朝代''' || [[西漢]] || [[東漢]]
|-
|'''國君姓氏士族'''|| colspan="2" |<center>[[劉姓|劉]]</center>
|-
| '''首都''' || [[漢長安城|長安]]|| [[漢魏洛陽故城|洛陽]]
|-
| '''君主'''<br />&nbsp;-首位君主<br />&nbsp;-末位君主
| 共15位<br>祖[[劉邦]]<br>孺子[[孺子嬰|劉嬰]] (太子)|| 共14位<br>光武帝[[劉秀]]<br>獻帝[[劉協]]
|-
| '''開始''' || 前202年<br />[[垓下之戰]] || 25年<br />[[東漢統一戰爭]]
|-----
| '''結束''' || 98年<br />[[王莽]]代漢 || 220年<br />[[曹丕]]代漢
|-
| colspan="3" align="center" |[[File:汉高帝十二年郡国.png|180px|border|棕色為前195年西汉疆域。 ]]
|-
| colspan="3" align="center" |{{colorbox|#ffff00}} 黃色為前195年西汉初期漢高祖的直屬領地,當時還是郡縣與(有實權的)封國並存
第41行:
|}
 
'''汉朝'''(前202年2月28日{{NoteTag|前202年是以[[刘邦]]称帝作標準。如以[[刘邦]]受[[項羽]]封[[汉中市|漢]]王作標準,則早至前206年。《史记·高祖本纪》《漢書·高帝紀》都以劉邦稱漢王起為漢元年。}}-9—8年1月10日,25年8月5日-220—220年11月25日)是[[秦朝]]后出现的[[中國朝代|朝代]],又称'''[[漢]]'''、'''大漢'''、'''[[天汉]]'''、'''[[劉漢]]''',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8—8年)與[[东汉]](25年-220—220),)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中間為[[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23年)與[[更始帝]]時期(23年-25—25年)。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ref name="徐俊">{{cite book zh |author = 徐俊 |title =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date = 2000年11月 |location = 湖北武昌 |pages = 58-60 |url = |doi = |id = |isbn = 7-5622-2277-0}}</ref>。西汉第一位皇帝是[[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东汉第一位皇帝是[[汉光武帝]]刘秀,定都[[雒陽|洛陽]],合共29位皇帝。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地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帝国]],<ref>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ref>汉朝常被称为“'''強漢'''”,並與後來的[[唐朝]]並稱“強漢盛唐”,唐朝人亦有“以漢代唐”的現象。漢朝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意大利半岛]]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ref name="亚洲史">[[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ref>。在[[汉武帝]]期间,又開疆拓土,汉朝陸續攻灭[[南越国|南越]]、[[闽越]]、[[卫滿朝鲜]],在[[河西四郡]]和[[西南夷]]聚居地建立汉朝直属郡县。
第117行:
漢武帝晚年篤信巫術,聽信[[江充]]讒言,導致發生著名的「[[巫蛊之祸]]」<ref name="傅樂成6.3.2"/>,在這件事中,公孫敖、公孫賀、公孫敬聲、衛君孺(衛子夫之姐)、衛伉(衛青長子)、衛伐(衛青次子)、及太子劉據因而死亡。而皇后衛子夫也因過度傷心而自殺。
 
西汉經過多年對外戰爭,文景之治的積蓄耗費殆盡,經濟遭受巨大衝擊,國力也出現衰退的局面。為此,在巫蠱之禍后,漢武帝利用遠征軍失利的時機發表著名的“[[輪台罪己詔|輪臺之詔]]”。[[辛德勇]]认为,[[轮台诏]]不是罪己诏,关于汉武帝罪己是[[资治通鉴]]的虚构,汉武帝死后并未改变西汉对外战争的基本国策。而[[田余庆]]认为汉武帝晚期改弦易辙。為提振經濟,漢武帝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输法|均輸]]、[[平準]]政策,统购统销,干预物價,加強國家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ref>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有为时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83页第85页,ISBN:9787510800580。</ref>。
 
==== 昭宣中興 ====
第172行:
在漢朝最大“領土”範圍内:東北的[[鮮卑]]、北边的[[匈奴]](汉朝打败了匈奴)、中亚([[汉攻大宛之战]]、[[郅支围城战]])、贵霜(汉朝打败了贵霜)、青海西藏的羌人都是[[附属国]]。汉朝打败了匈奴后,汉朝在现代[[西伯利亚]]以及[[北极圈]]地区修建了[[阿巴坎遗址]]、[[燕然勒石]]等建筑。
 
[[西域]]在漢朝早期是指[[南疆]]一帶,后来擴展到[[天山]]以北和[[中亞]]東部。<ref name="傅樂成7.4.1" />西漢中早期,西域地區為匈奴所控制,<ref name="傅樂成7.4.1" /> 随后[[刘彻|武帝]]征服西域,西域成为汉朝的领土。
 
[[漢武帝]]時期,于建元三年(前138年)派[[張騫]]出使[[大月氏]]以聯合夾擊[[匈奴]]<ref name="傅樂成7.4.1" />。張騫在路上一度被匈奴扣押,並在匈奴娶妻,十餘年後逃出,經[[大宛]]等國到[[月氏|大月氏]],但未能取得夾擊匈奴的答復<ref name="傅樂成7.4.1" />。後來張騫東返,又被匈奴扣押。直到[[元朔]]三年(前120年)才返回[[長安]],回來時只剩他和隨從[[堂邑父]]兩人,他的匈奴妻子也一併來到長安<ref name="傅樂成7.4.1" />。
第294行:
[[羌人]]分佈於今天青海省和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一帶。秦時羌人開始強盛,他們北與匈奴的河西地區為鄰,西北與西域相通。西漢初,匈奴冒頓單于勢力強大,西羌臣服於[[匈奴]],中國與西域間的通道,完全被這兩個民族所隔絕。
 
羌在[[汉武帝]]时期被封闭在[[青海湖]]到[[西宁]][[湟源县]][[湟中县]]一线。“初开河西,列置四郡([[河西四郡]]),通道[[玉门关|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羌乃去湟中,依西海、盐池左右。”<ref name="后汉书">东汉书西羌传</ref>[[汉宣帝]]时代羌汉军事对峙线在兰州,“遂寇金城。”<ref name="后汉书"/>[[汉光武帝]]时代羌汉军事对峙线在从西宁到兰州一线来回拉锯。
 
总地来说东汉初年羌汉军事对峙线在今天[[京藏高速公路]]偏向西宁一带拉锯,期间羌汉杂居,时有冲突,[[临羌县]]是汉羌军事对峙线最前沿。羌称帝后,羌汉形势发生巨变。羌人第一次攻入甘肃东南部。长安开始戒严,“置京兆虎牙都尉于长安,扶风读为于雍。”<ref name = "后汉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羌汉军事对峙线发展到长安一带,而一部分羌军已经攻入山西上党,而甘肃省西部已经不再属于东汉。差不多在这个时候,甘肃战场与宁夏打通,羌人和匈奴可以直接联系了。
 
其后[[任尚]]、[[邓遵]]、[[馬賢 (東漢)|马贤]]时代,羌人稍弱,东汉稍微恢复了甘肃东部,“帝乃复三郡。使谒者郭璜督促徙者,各归旧县,缮城郭,置候驿。既而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岁一亿记。遂定[[安定]]、[[北地]]、[[上郡]]及[[陇右|陇西]]、[[金城]]常储谷粟,令周数年。”<ref name = "后汉书"/>“自羌叛十余年间,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ref name = "后汉书"/>东汉国家国力在汉羌战争中被大大损耗。“今三郡为未复,园陵单外。”<ref name = "后汉书"/>充分说明了[[汉长陵]]等陵园直接暴露在羌人的进攻矛头下。
 
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汉羌决战。{{quote|以[[来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种羌等遂反叛,攻[[金城郡]],与西塞及[[湟中]]杂种羌胡大寇[[三]],杀害长吏。机、秉并坐征。于是发京师近郡及诸州兵讨之,拜[[馬賢 (東漢)|马贤]]为[[征西将军]],以[[骑都尉]][[耿叔]]副,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诸州郡兵十万人屯汉阳。……贤军败,贤及二子皆战殁。}}马贤、[[赵冲]]之死标志着羌军对东汉全面战略进攻的开始。{{quote|于是东西羌遂大合。……自[[永和 (东汉)]]羌叛,至乎是岁,十余年间,费用八十余亿。诸将多断盗牢禀,私自润入,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诸种并力寇并、凉及[[三辅]]。}}
第317行:
 
=== 倭國 ===
漢朝時期,[[日本列島]]共有一百多個國家,皆是[[倭人]]建立的,漢人統稱為[[倭国|倭國]]。倭奴則是諸倭國中的大國,它座落倭國的極南界,當在今日本南部的[[九州 (日本)|九州島]]上。因倭奴的勢力較大,且距大陸較近,所以它首先代表諸倭國與中國交通。據說當時倭人飲食以手抓取食物,並有[[紋身]]、赤足、蹲踞的習慣;男子則盛行多妻,女子則不淫不妒。同時[[社會]]安定,極少盜竊爭訟的事。自[[漢武帝]]於[[古朝鮮|朝鮮]]設四郡後,[[中國文化]]開始影響諸倭,諸倭通使於漢者達三十餘國,倭國也於此時開始對漢作歲時的貢獻,納貢的地點大概在樂浪郡<ref name="傅樂成7.3.2"/>。
 
光武初年,遼東太守[[祭肜]]威震[[北方]],若干外族國家聞聲朝獻。[[建武 (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當時正是日本史上的[[垂仁天皇]]時代,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漢賜一枚「[[倭奴國王印|漢倭奴國王]]」金印,曾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在九州北部發現,至今是日本的國寶。此時倭奴又於[[漢安帝|安帝]][[永初 (汉)|永初]]元年(107年)和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兩度來朝。到三國時代,雙方的交流更加密切<ref name="傅樂成7.3.2"/>。
第474行:
 
=== 土地与赋税制度 ===
漢代的土地所有制與秦代相同,土地私有,並可自由買賣<ref name="鄒紀萬3.2"/>。土地所有者須向國家納耕地稅,耕地稅率為畝產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稅分為[[算賦]]和[[口賦]]<ref name="鄒紀萬3.1"/>。算賦是丁稅,十五至五十六歲的男女每年每人納一百二十錢(一算)<ref name="鄒紀萬3.1"/>。口賦是兒童稅,七至十四歲的兒童每年每人納廿錢<ref name="鄒紀萬3.1"/>。西漢早中期,政府積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壓抑富商豪強勢力,土地、農業問題曾一度穩定<ref name="鄒紀萬3.2"/>。到西漢後期,[[漢元帝]]廢除遷徙關東豪強前往[[渭河平原|關中]]漢帝陵區政策<ref name="yuan">< /ref>,[[土地兼并|土地集中]]日益嚴重,中央朝政腐败黑暗,造成自耕農大量破產,淪為[[佃農]]。豪強[[莊園]]勢力日益強大<ref name="鄒紀萬3.2"/>。東漢早期,雖然重新推行重農政策,卻因富商豪強勢力已成,而無法撼動,造成[[阶级成份|地主]][[莊園]]勢力的膨脹,其後東漢諸帝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加上人口不斷增加,而糧食生產又沒有跟上人口成長,終於爆發[[黃巾之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ref name="鄒紀萬3.2"/>。
 
== 宗教及信仰 ==
第538行:
[[File:Lacquer Coffin Unearthed from the 2nd-century-BC Han Tomb No.1 at Mawangdui 2011-07.JPG|thumb|[[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的朱地彩绘漆棺]]
 
{{multiple image| align = left | direction = horizontal | header = | header_align = left/right/center | footer = | footer_align = left | image1 = China qing blue.JPG | width1 = 156 | caption1 =西漢彩繪陶瓷罐,飾以[[中國龍|龍]],[[鳳凰|鳳凰]]和[[饕餮]]的浮雕 | image2 = Bronze mirror with painted designs, Western Han.jpg| width2 = 144 | caption2 =西漢青銅鏡的背面,上面繪有花卉圖案 }}
 
漢代的藝術活動,繼承和發揚先秦多種形式藝術與技術的基礎,造形意識從萌芽逐漸趨於成熟;西域與佛教外來藝術的傳入,更豐富漢代繪畫與雕刻的題材與技法,表現出極高的原創性<ref name="鄒紀萬4.3"/>。無論陶兵馬俑、歌舞俑還是畫像石、畫像磚,工匠懂得雕刻這些作品的人、神、獸。工匠除了用特殊的藝術手法塑造和描畫古代著名人物、神仙妖魔和珍禽異獸,也能以寫實的手法描繪當時生活中的達官貴人、文臣武將乃至工匠農夫。
第571行:
[[File:ChangXingongdeng.jpg|thumb|left|汉代[[長信宮燈]],河北省満城漢墓出土。高48厘米・重15.78千克]]
 
===數學===
 
[[File:Western Han Mawangdui Silk Map.JPG|thumb|left|漢代繪畫在[[絲綢]]上的地圖]]
第608行:
== 社會 ==
 
[[File:Dahuting tomb banquet scene, Eastern Han mural.jpg|thumb|800px|center|东汉末年(公元25-220年)的[[打虎亭汉墓]]壁画展示了漢代宴会的场面,包括宴饮,舞蹈和舞乐,百戏和摔跤]]
 
兩漢均是初期经历战争,天下殘破,經濟凋敝,初期的皇帝往往會自奉節約,以身作則,社會風氣較為儉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政治安定、經濟發展、社會富裕後,這時的皇帝沒有繼續維持節儉風氣,甚至起來帶頭放縱享樂,於是奢侈之風便會由上而下蔓延,社會風氣自然會轉向浮華與奢靡,而造成嚴重的社會危機,而導致王朝的解体<ref name="王子今20.5"/>。
第629行:
{| border="1" cellpadding="2"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0 0 1em 1em; background:#fff; border:1px #aaa solid; border-collapse:collapse; font-size:93%;"
|-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 #ccf;" | 漢朝(前202年-263—263年)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text-align:center;"| [[庙号]]
第637行:
! style="background:#efefef; text-align:center;"| [[年号]]
|-
| colspan="5"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8d8ff;"|'''西漢 前202年-9—9年'''
|-
|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02年—前195年||
第672行:
|||无||[[孺子婴|刘婴]] ||6年—8年||[[居摄]] 6年—8年<br />[[初始]] 8年
|-
| colspan="5"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silver;"|'''[[新朝]] 9年-23—23年'''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text-align:center;"| [[庙号]]
第680行:
! style="background:#efefef; text-align:center;"| [[年号]]
|-
| colspan="5"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C8D8FF;"|'''更始帝 23年-25—25年'''
|-
| 無 || 無 || [[劉玄]]
| 23年-25—25年 ||
[[更始 (漢朝)|更始]] 23年-25—25
|-
| colspan="5"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C8D8FF;"|'''赤眉 25年-27—27年'''
|-
| 無 || 無 || [[劉盆子]]
| 25年-27—27年 ||
[[建世]] 25年-27—27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text-align:center;"| [[庙号]]
第698行:
! style="background:#efefef; text-align:center;"| [[年号]]
|-
| colspan="5"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8d8ff;"|'''東漢 25年-220—220年'''
|-
<tr>
第704行:
<td>光武皇帝</td>
<td>[[汉光武帝|刘秀]]</td>
<td>25年-57—57年</td>
<td>[[建武 (东汉)|建武]] 25年—56年<br />[[建武中元]] 56年—57年</td>
</tr>
第711行:
<td>孝'''明皇帝'''</td>
<td>[[汉明帝|刘莊]]</td>
<td>57年-75—75年</td>
<td>[[永平 (东汉)|永平]] 58年—75年</td>
</tr>
第718行:
<td>孝'''章皇帝'''</td>
<td>[[汉章帝|刘炟]]</td>
<td>75年-88—88年</td>
<td>[[建初 (东汉)|建初]] 76年—84年<br />[[元和 (东汉)|元和]] 84年—87年<br />[[章和 (东汉)|章和]] 87年—88年</td>
</tr>
第725行:
<td>孝'''和皇帝'''</td>
<td>[[汉和帝|刘肇]]</td>
<td>88年-105—105年</td>
<td>[[永元 (东汉)|永元]] 89年—105年<br />[[元兴 (东汉)|元兴]] 105年</td>
</tr>
第732行:
<td>孝'''殇皇帝'''</td>
<td>[[汉殇帝|刘隆]]</td>
<td>105年-106—106年</td><td>[[延平 (东汉)|延平]] 106年</td>
</tr>
<tr>
第738行:
<td>孝'''安皇帝'''</td>
<td>[[汉安帝|刘祜]]</td>
<td>106年-125—125年</td>
<td>[[永初 (东汉)|永初]] 107年—114年<br />[[元初]] 114年—120年<br />[[永宁 (东汉)|永宁]] 120年—121年<br />[[建光 (东汉)|建光]] 121年—122年<br />[[延光]] 122年—125年</td>
</tr>
第747行:
<td>孝'''顺皇帝'''</td>
<td>[[汉顺帝|刘保]]</td>
<td>125年-144—144年</td>
<td>[[永建 (东汉)|永建]] 126年—132年<br />[[阳嘉]] 132年—135年<br />[[永和 (东汉)|永和]] 136年—141年<br />[[汉安]] 142年—144年<br />[[建康 (东汉)|建康]] 144年</td>
</tr>
第754行:
<td>孝'''冲皇帝'''</td>
<td>[[汉冲帝|刘炳]]</td>
<td>144年-145—145年</td>
<td>[[永嘉 (東漢)|永嘉]] 145年</td>
</tr>
第761行:
<td>孝'''质皇帝'''</td>
<td>[[汉质帝|刘缵]]</td>
<td>145年-146—146年</td>
<td>[[本初]] 146年</td>
</tr>
第768行:
<td>孝'''桓皇帝'''</td>
<td>[[汉桓帝|刘志]]</td>
<td>146年-167—167年</td>
<td>[[建和 (东汉)|建和]] 147年—149年<br />[[和平 (东汉)|和平]] 150年<br />[[元嘉 (东汉)|元嘉]] 151年—153年<br />[[永兴 (东汉)|永兴]] 153年—154年<br />[[永寿 (东汉)|永寿]] 155年—158年<br />[[延熹]] 158年—167年<br />[[永康 (东汉)|永康]] 167年</td>
</tr>
第775行:
<td>孝'''灵皇帝'''</td>
<td>[[汉灵帝|刘宏]]</td>
<td>168年-189—189年</td>
<td>[[建宁 (年号)|建宁]] 168年—172年<br />[[熹平]] 172年—178年<br />[[光和]] 178年—184年<br />[[中平]] 184年—189年</td>
</tr>
第939行:
 
== 外部链接 ==
{{Commons+cat|漢朝|汉朝|Han Dynasty}}
* 廖伯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7003556/http://140.122.84.36/files/publish/809_8a9b84e2.pdf 論漢廷與匈奴關係之財務問題]〉。
*廖伯源:〈[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33816240 论东汉定都洛阳及其影响] {{Wayback|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33816240 |date=20210114030424 }}〉。
第959行:
{{start box}}
{{s-off|'''[[中国朝代]]和政权'''}}
{{Dynasty| [[秦朝|秦]]<br>[[西楚]] | 漢 <br/><small>[[西漢]]<br />前202年 9年<br />[[新朝|新]]<br />9年 23年<br />[[更始帝]]<br />23年 25年<br />[[刘盆子]]政权([[赤眉军|赤眉]])<br />25年 27年<br />[[東漢]]<br />25年 220年</small> | [[三國]] · [[曹魏]] }}
{{end box}}
 
第965行: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汉朝| ]]
[[Category: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