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绍庆府'''是[[宋代]][[夔州路]]的一個府,[[绍定]]元年由原来的[[黔州]]升格为府,府治在今重庆市[[彭水县]]。1291年升总管府。辖[[彭水縣]](嘉祐八年,併入[[洪杜縣]]、[[洋水縣]]、[[都濡縣]]、[[信寧縣]]四縣)、[[黔江縣]]二县及[[南寧州]]、[[遠州]]、[[犍州]]、[[清州]]、[[蔣州]]、[[矩州]]<ref>《宋史》作「知州」;《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寰宇記》卷120、《輿地紀勝》卷176作「矩州」;《九域志》卷10作「短州」</ref>、[[蠻州]]、[[襲州]]、[[峩州]]、[[邦州]]、[[鶴州]]、[[勞州]]、[[義州]]、[[福州]]、[[儒州]]、[[令州]]、[[郝州]]、[[普寧州]]、[[緣州]]、[[那州]]、[[鸞州]]、[[絲州]]、[[邛州]]、[[敷州]]、[[晃州]]、[[侯州]]、[[焚州]]、[[添州]]、[[瑤州]]、[[雙城州]]、[[訓州]]、[[卿州]]<ref>《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寰宇記》卷120、《九域志》卷10作「卿州」;《宋史》卷八十九作「鄉州」</ref>、[[茂龍州]]、[[整州]]、[[樂善州]]、[[撫水州]]、[[思元州]]、[[逸州]]、[[思州]]、[[南平州]]、[[勳州]]、[[姜州]]、[[稜州]]、[[鴻州 (黔州都督府)|鴻州]]、[[和武州]]、[[暉州]]、[[亮州]]<ref>《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寰宇記》卷120、《九域志》卷10作「亮州」;《宋史》卷八十九作「毫州」</ref>、[[鼓州]]、[[懸州]]四十九州,南渡後羈縻州五十六<ref>「紹慶府,下,本[[黔州]],[[黔中郡]],軍事,武泰軍節度。紹定元年,升府。紹熙三年,移巡檢治增潭。元豐戶二千八百四十八。貢朱砂、蠟。縣二:彭水,中。嘉祐八年,廢洪杜、洋水、都濡、信寧四縣入焉。有洪杜、小洞、界山、難溪四砦。紹興二年,以元隸珍州戶四十九還隸。黔江。下。有白石、門闌、佐水、永安、安樂、雙洪、射營、右水、蠻塚、浴水、潛平、鹿角、萬就、六堡、白水、土溪、小溪、石柱、高望、木孔、東流、李昌、僕射、相陽、小村、石門、茆田、木柵、虎眼二十九砦。羈縻州四十九。南寧州、遠州、犍州、清州、蔣州、知州、蠻州、襲州、峩州、邦州、鶴州、勞州、義州、福州、儒州、令州、郝州、普寧州、緣州、那州、鸞州、絲州、邛州、敷州、晃州、侯州、焚州、添州、瑤州、雙城州、訓州、鄉州、茂龍州、整州、樂善州、撫水州、思元州、逸州、思州、南平州、勳州、姜州、稜州、鴻州、和武州、暉州、毫州、鼓州、懸州。南渡後,羈縻州五十六」。《宋史》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夔州路紹慶府</ref>。元代仍置<ref>「紹慶府,下。唐黔州,又黔中郡。宋升為紹慶府。元至元二十年,仍置府。戶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一萬五千一百八十九。至元二十七年數。領縣二: 彭水,下。黔江。下」,《元史》卷六十志第十二/地理三/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紹慶府</ref>,明初廢。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