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道

道路立交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Essolo留言 | 贡献2009年3月27日 (五) 04:0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交匯處interchange)是高速公路(或高架道路)與其他公路交匯之處,利用「立體交叉」或「平面交叉」與數個匝道C-D RoadsRamps)組成,引導車輛轉換不同公路的交通設施。當兩條高速公路(主幹線)交匯時的交流道,則另稱為系統交流道

上海浦西的一个交匯處。
美國洛杉磯的一個交匯處實景

名詞解釋

下列名詞以靠右行駛的道路設計為基礎,與靠左行駛的道路設計,僅左右兩字互換而已。

  • 匝道(進口、出口匝道;上、下匝道):一小段提供車輛進出主幹線(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的陸橋/斜道/引線連接道。
  • 直接式匝道directional ramp/road):將左轉車道設於左方,但不常見。
  • 非直接式匝道non-directional ramp/road):將左轉車道設於右方,設置環道(loop)銜接其他公路。
  • 半直接式匝道semi-directional ramp/road):與非直接式匝道雷同,但捨去環道,改以路線較長、起伏較大的高架道路連接。
  • 迴轉匝道U-Turn ramp/road
  • 交織路段(weaving
因匯流、分流或其他因素導致行車主線,短時間車流混亂的路段,稱為交織路段。

立體型交匯處

 
立體型交匯處一景
 
高速公路上的典型「苜蓿葉型」交匯處實景
喇叭型A 喇叭型B
 
 
  • 喇叭型Trumpet)是高速公路與其他公路與交叉,出入口皆位於同一處,因設置數個匝道與一環道形似喇叭而得名,其中環道供車流量較小的一方進出。
Y型1 Y型2 Y型3
 
 
 
  • Y型捨去環道,改以路線較長、起伏較大的高架道路連接。
苜蓿葉型 直接式 鑽石形
 
 
 
  • 苜蓿葉型Cloverleaf,也稱四葉型)是設置四個環形匝道,讓左轉車輛行駛270度的環道後自右側匯入高速公路。優點在於無平面交叉,匝道不互相干擾,但路線迂回較長,兩環間的路段也容易形成交織路段,直行車輛易受轉向車輛干擾。
為解決上述問題,部份交流道加入集散道C-D road)的設計,舒緩交織路段的交通。
  • 直接式Stack)為設置「高架匝道」穿越兩高速公路間,與對向右轉匝道相互匯流後再匯入高速公路;其交流道層數多,無苜蓿葉型之缺點,但造價較昂貴。
  • 混合型 為苜蓿葉型交流道和直接式交流道的結合體。不但可以擁有直接式交流道的優點,造價也相對便宜。
  • 鑽石形Diamond,也稱菱形)動線單純、用地較小,但交通量大時容易堵塞,常見於聯絡地區性道路的交流道上。

平面型交流道(平交匝道

在台灣,某些省道等級的快速公路的交流道是以平面交叉的形式來聯絡地區道路(如台61線台66線)。其旁邊通常會佈設不屬於快速道路系統的二線道側車道供地區聯絡使用,並兼任為平面交流道的集散道,讓快速道路主線保有直行的路權。此種交流道型態可說是鑽石型立體交流道的簡化版。

在中国大陆,立交桥有時是一层或多层的圆盘设计,在香港並不常見。

平面交流道 匯入/匯出主線指示牌 「前方號誌,減速慢行」標誌 左右轉禁止標誌
File:600px-Interchange-Land.png
 
 
 

特性解說

  • 快速道路主線不可左右轉,以保有直行的路權。
  • 需離開主線的車輛必須由路口附近專屬的出/入匝道進出。
  • 每個路口前300公尺,會設立「前方號誌,減速慢行」標誌。
  • 每個路口前100公尺,會設立「前方號誌,紅燈」LED看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