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私有財: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於「競爭性」頁面已寫出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应用程序编辑 iOS应用编辑
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8
 
(未显示2个用户的1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disputed|time=2018-06-09T22:14:12+00:00}}
{{disputed|time=2018-06-09T22:14:12+00:00}}
{{expert|time=2018-06-09T22:14:12+00:00}}{{NoteTA |G1=Economics
{{expert|time=2018-06-09T22:14:12+00:00}}
{{NoteTA
|G1=Economics
|T=zh-tw:私有財;zh-hk:私用品;zh-cn:私人物品;
|T=zh-tw:私有財;zh-hk:私用品;zh-cn:私人物品;
|1=zh-tw:公共財;zh-hk:共用品;zh-cn:公共物品;
|1=zh-tw:公共財;zh-hk:共用品;zh-cn:公共物品;
第7行: 第9行:
}}
}}


'''私人物品'''(英文:'''private good''')是[[經濟學]]中[[商品|財貨]]的一種分類,相對於[[私有產|私人物品]],從[[需求]]方面的觀點上,具有「[[竞争性]]」;從[[供給]]方面的觀點上,具有「[[排他性]]」。<ref name="高鴻業">{{cite book|author=高鴻業|title=《《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publisher=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date=2010|isbn=9787300128016}}</ref>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商品都是私人物品
'''私有財'''({{lang-en|private good}})是[[經濟學]]中[[財貨]]的一種分類,相對於[[公共財]],從[[需求]]方面的觀點上,具有「[[竞争性]]」;從[[供給]]方面的觀點上,具有「[[排他性]]」。<ref name="高鴻業">{{cite book|author=高鴻業|title=《《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publisher=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date=2010|isbn=9787300128016}}</ref>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財貨都是私有財

{{各地漢字名
|t=1
|名詞=Private good
|cn=私人物品
|hk=私用品
|tw=-{私有財}-<ref>{{cite web |language=zh-tw |url=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882/ |title=私有財 - Private Goods |publisher=[[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access-date=2021-10-09 |archive-date=2021-01-1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6155725/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882/ }}</ref>
|where=日本
|other={{lang|ja|私的財}}
|where2=韓國
|other2={{lang|ko|私有財 (사유재)}}
}}


==特征==
==特征==
===敵對性===

[[竞争性|競爭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该財貨时,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財貨的效益。比如說,如果某人吃了蛋糕,另一個人就吃不了這個蛋糕,所以蛋糕就具有競爭性。
===競爭性===
競爭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时,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效益。比如說,如果某人吃了蛋糕,另一個人就吃不了這個蛋糕,所以蛋糕就具有競爭性。


===排他性===
===排他性===
[[排他性]]指的是某人在付費消費一種財貨時,能排除其他沒有付費的人消費這一財貨


有財相對於公共,較少會出現「[[搭便車問題]]」(英文:free-rider problem)。<ref>{{cite journal | last1 = Malkin | first1 = J. | last2 = Wildavasky | first2 = A. | year = 1991 | title = Why the tradi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goods should be abandoned | url = | journal =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 volume = 3| issue = | pages = 355–378| doi = 10.1177/0951692891003004001 }}</ref>
排他性指的是某人在付費消費一種物品時,能排除其他沒有付費的人消費這一物品

人物品相對於公共物品,較少會出現「[[搭便車問題]]」(英文:free-rider problem)。<ref>{{cite journal | last1 = Malkin | first1 = J. | last2 = Wildavasky | first2 = A. | year = 1991 | title = Why the tradi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goods should be abandoned | url = | journal =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 volume = 3| issue = | pages = 355–378| doi = 10.1177/0951692891003004001 }}</ref>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商品分類}}
{{財貨分類}}


==私人物品和私有财产==
==私有財和私有财产==


「私人物品」(英文:private good)的概念與「私有財產」(英文:private property)的概念不同。「私人物品」是財物的類別概念,指具前述性質的物品,而並不即涉及私有財產權。
「私有財」({{lang-en|private good}})的概念與「私有財產」({{lang-en|private property}})的概念不同。「私有財」是財物的類別概念,指具前述性質的財貨,而並不即涉及私有財產權。


人物品能有明確的[[產權]]劃分,因此可成為'''私有财产'''(英文:'''private property''')。在[[英美法系]]中,私有财产可能也被叫做“所有物”。有可转移性的私有财产则通常被称作“流动资产”(英文:movable property)。这一用语,区别于“不动资产”(英文:immovable property) ,如土地和建筑物。
有財能有明確的[[產權]]劃分,因此可成為'''私有财产'''({{lang-en|private property}})。在[[英美法系]]中,私有财产可能也被叫做“所有物”。有可转移性的私有财产则通常被称作“流动资产”({{lang-en|movable property}})。这一用语,区别于“不动资产”({{lang-en|immovable property}}) ,如土地和建筑物。


一些研究認為,私有財產普遍存在於所有的人類文化當中,是[[普世文化通則]]之一。即便是小朋友也能輕易地了解私有財產的觀念,甚至在像是[[黑猩猩]]等一些非人類的動物身上,也可以觀察到私有財產的存在;而[[私有制]],也就是對私有財產的保障,是一個數千年來受到認可且廣為接受的制度。<ref>{{Cite book | author = Peter Corning | title = The Fair Society: The Science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Pursuit of Social Justice | location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publisher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date = Mar 1, 2011 | pages = p.139 | ISBN = 0-22-611630-1 | accessdate = May 13, 2019 | language = en}}
一些研究認為,私有財產普遍存在於所有的人類文化當中,是[[普世文化通則]]之一。即便是小朋友也能輕易地了解私有財產的觀念,甚至在像是[[黑猩猩]]等一些非人類的動物身上,也可以觀察到私有財產的存在;而[[私有制]],也就是對私有財產的保障,是一個數千年來受到認可且廣為接受的制度。<ref>{{Cite book | author = Peter Corning | title = The Fair Society: The Science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Pursuit of Social Justice | url = https://archive.org/details/fairsocietyscien0000corn | location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publisher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date = Mar 1, 2011 | pages = p.139 | ISBN = 0-22-611630-1 | accessdate = May 13, 2019 | language = en}}
</ref>
</ref>


第39行: 第49行: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Category:商品]]
[[Category:財貨]]
[[Category:市场失灵]]
[[Category:市场失灵]]
[[Category:公共经济学]]
[[Category:公共经济学]]

2022年7月11日 (一) 05:52的最新版本

私有財(英語:private good)是經濟學財貨的一種分類,相對於公共財,從需求方面的觀點上,具有「竞争性」;從供給方面的觀點上,具有「排他性」。[1]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財貨都是私有財。

「Private good」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国大陸私人物品
臺灣私有財[2]
港澳私用品
日本私的財
韓國私有財 (사유재)

特征

[编辑]

敵對性

[编辑]

競爭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该財貨时,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財貨的效益。比如說,如果某人吃了蛋糕,另一個人就吃不了這個蛋糕,所以蛋糕就具有競爭性。

排他性

[编辑]

排他性指的是某人在付費消費一種財貨時,能排除其他沒有付費的人消費這一財貨。

私有財相對於公共財,較少會出現「搭便車問題」(英文:free-rider problem)。[3]


排他的 非排他的
竞争的 私人物品
食物、汽车、衣物
共有物品
漁業資源、水資源、煤炭
非竞争的 俱乐部物品
卫星电视信号、圖書館、電影、公共交通
公共物品
国防、免费电视节目、知識

私有財和私有财产

[编辑]

「私有財」(英語:private good)的概念與「私有財產」(英語:private property)的概念不同。「私有財」是財物的類別概念,指具前述性質的財貨,而並不即涉及私有財產權。

私有財能有明確的產權劃分,因此可成為私有财产(英語:private property)。在英美法系中,私有财产可能也被叫做“所有物”。有可转移性的私有财产则通常被称作“流动资产”(英語:movable property)。这一用语,区别于“不动资产”(英語:immovable property) ,如土地和建筑物。

一些研究認為,私有財產普遍存在於所有的人類文化當中,是普世文化通則之一。即便是小朋友也能輕易地了解私有財產的觀念,甚至在像是黑猩猩等一些非人類的動物身上,也可以觀察到私有財產的存在;而私有制,也就是對私有財產的保障,是一個數千年來受到認可且廣為接受的制度。[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高鴻業.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0128016. 
  2. ^ 私有財 - Private Goods.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中文(臺灣)). 
  3. ^ Malkin, J.; Wildavasky, A. Why the tradi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goods should be abandoned.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1991, 3: 355–378. doi:10.1177/0951692891003004001. 
  4. ^ Peter Corning. The Fair Society: The Science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Pursuit of Social Justi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r 1, 2011: p.139 [May 13, 2019]. ISBN 0-22-611630-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