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彭城郡: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nhorw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Argument cat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5个用户的4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彭城郡''',或為'''楚國'''、'''楚郡'''、'''彭城國''',中國古代[[郡國|郡、國]]名,漢初的[[西漢藩國列表|十國]]之一。
'''彭城郡''',又名為'''楚國'''、'''楚郡'''、'''彭城國''',中國古代[[郡國|郡、國]]名。[[楚]][[西漢|漢]]之際置,郡治在'''彭城縣'''(縣治在今[[江蘇省]][[徐州市]])。[[秦代]]其地屬[[泗水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封[[劉交]]為楚王,以[[東海郡]]、[[薛郡]]、彭城郡三十六縣置'''楚國'''<ref>漢書楚元王傳</ref>。彭城郡為漢代楚國的核心部分。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劉戊]]聯合[[會稽郡|吳]]、趙、[[濟南郡|濟南]]、菑川、膠東、膠西國諸王發動[[七國之亂]]。亂平後,楚國本應置郡,但因景帝“尊寵元王”,不忍絕其祀,故立劉禮為楚王,奉祀楚元王劉交。於是彭城郡北部數縣仍為楚國,析彭城郡南部置[[沛郡]],以楚國之薛郡置魯國。宣帝[[地節]]元年,楚王劉延壽謀反,楚國除為彭城郡。[[黃龍]]元年,徙皇子定陶王劉囂為楚王,復置楚國。成帝元延四年([[前8年]]),楚國領七縣:彭城、留、梧、傅陽、呂、武原、甾丘。屬徐州刺史部。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省徐州市中部、[[安徽省]][[淮北市]]東部一帶。


== 历史 ==
[[王莽]]改彭城爲'''和樂'''。[[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封皇子劉英為楚公,十七年進為楚王,楚郡復為國<ref>後漢書光武帝紀</ref>。明帝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反,國除為楚郡<ref>後漢書明帝紀</ref>。[[章和]]二年,和帝以楚郡置彭城國,徙[[六安國|六安]]王劉恭為彭城王<ref>後漢書和帝紀</ref>。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彭城國領八縣:彭城、武原、傅陽、呂、留、梧、甾丘、廣戚,至漢末不改。
{{see also|楚國 (漢朝)<!--|彭城國-->}}
[[File:汉高帝十二年郡国.png|250px|thumb|right|前195年,漢朝初期楚國所在的位置。]]


[[西楚|楚]][[西漢|漢]]時期建立的行政區劃,郡治在'''彭城縣'''(縣治在今[[江蘇省]][[徐州市]])。[[秦代]]其地屬[[泗水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封[[劉交]]為楚王,以[[東海郡]]、[[薛郡]]、彭城郡三十六縣置'''楚國'''<ref>漢書楚元王傳</ref>。彭城郡為漢代楚國的核心部分。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刘戊|劉戊]]聯合[[會稽郡|吳]]、趙、[[濟南郡|濟南]]、菑川、膠東、膠西國諸王發動[[七國之亂]]。亂平後,楚國本應置郡,但因景帝不忍絕楚元王之祀,故立平陸侯劉禮為楚王。於是彭城郡北部數縣仍為楚國,析彭城郡南部置[[沛郡]],以楚國之薛郡置魯國。宣帝[[地節]]元年(前69年),楚王劉延壽畏罪自殺,楚國除為彭城郡。[[甘露 (西汉)|甘露]]三年(前51年),徙皇子定陶王劉囂為楚王,復置楚國。成帝[[元延]]元年(前8年),楚國領七縣:彭城、留、梧、傅陽、呂、武原、甾丘。屬徐州刺史部。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省徐州市中部、[[安徽省]][[淮北市]]東部一帶。
[[魏]]、[[晉]]置彭城國。北魏置彭城郡,為徐州州治。隋[[大業]]三年([[607年]])廢徐州為彭城郡,治彭城縣,領十一縣:彭城、蘄、穀陽、沛、留、豐、蕭、滕、蘭陵、符離、方與。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置徐州。[[天寶]]元年([[742年]]),廢徐州,復置彭城郡。[[乾元]]元年復為徐州。

[[王莽]]改彭城爲'''和樂'''。[[漢光武帝]][[建武 (东汉)|建武]]十五年,封皇子劉英為楚公,十七年進為楚王,楚郡復為國<ref>後漢書光武帝紀</ref>。明帝[[永平 (东汉)|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反,國除為楚郡<ref>後漢書明帝紀</ref>。[[章和 (汉)|章和]]二年,和帝以楚郡置彭城國,徙[[六安國|六安]]王劉恭為[[彭城王]]<ref>後漢書和帝紀</ref>。順帝[[永和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彭城國領八縣:彭城、武原、傅陽、呂、留、梧、甾丘、廣戚。至漢末不改。

[[曹魏|魏]]、[[晋朝|晉]]置彭城國。[[北魏]]置彭城郡,為徐州州治。隋[[大业 (年号)|大業]]三年(607年)廢徐州為彭城郡,治彭城縣,領十一縣:彭城、蘄、穀陽、沛、留、豐、蕭、滕、蘭陵、符離、方與。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置徐州。[[天宝 (唐朝)|天寶]]元年(742年),廢徐州,復置彭城郡。下辖[[彭城县]]、[[符离县]]、[[萧县]]、[[丰县]]、[[滕县]]、[[沛县]]、[[蕲县镇|蕲县]]。[[乾元 (唐朝)|乾元]]元年復為徐州。

==西漢楚王==
{| class="wikitable" align=center
|+ '''西漢楚王'''
|-
|align="center" ! width=12% |'''姓名'''
|align="center" ! width=15% |'''諡號'''
|align="center" ! width=26% |'''在位時間'''
|align="center" ! width=53% |'''備註'''
|-
|align="center"|[[韓信]]
|align="center"|
|align="center"|前202年至前201年
|始封齊王,後徙封楚王,再貶為淮陰侯。
|-
|align="center"|[[劉交]]
|align="center"|楚元王
|align="center"|前201年至前178年
|[[漢高帝]]之弟。<ref>以下見漢書楚元王傳</ref>
|-
|align="center"|[[劉郢|劉郢客]]
|align="center"|楚夷王
|align="center"|前178年至前174年
|元王子。元王太子辟早亡,郢客以上邳侯嗣位。
|-
|align="center"|[[刘戊|劉戊]]
|align="center"|無
|align="center"|前174年至前154年
|夷王子。參與[[七國之亂]],兵敗自殺。
|-
|align="center"|劉禮
|align="center"|楚文王
|align="center"|前154年至前151年
|元王子,以平陸侯嗣位。
|-
|align="center"|劉道
|align="center"|楚安王
|align="center"|前151年至前129年
|文王子。
|-
|align="center"|劉注
|align="center"|楚襄王
|align="center"|前129年至前117年
|安王子。
|-
|align="center"|劉純
|align="center"|楚節王
|align="center"|前117年至前101年
|襄王子。
|-
|align="center"|劉延壽
|align="center"|無
|align="center"|前101年至前69年
|節王子。與廣陵王劉胥結黨,畏罪自殺。
|-
|align="center"|[[劉囂]]
|align="center"|楚孝王
|align="center"|前51年至前25年
|宣帝子,甘露二年封定陶王,次年徙封楚。<ref>以下見漢書宣元六王傳</ref>
|-
|align="center"|劉文
|align="center"|楚懷王
|align="center"|前25年至前24年
|孝王子,無嗣。
|-
|align="center"|劉衍
|align="center"|楚思王
|align="center"|前23年至前2年
|孝王弟,以平陸侯嗣位。
|-
|align="center"|劉紆
|align="center"|無
|align="center"|前2年至8年
|思王子。王莽時國除。
|}

==太守==
;唐朝彭城郡太守
*[[李憕]](744年)
*[[路齐晖]](748年)
*[[王焘]](751年)
*[[郑济]](752年)
*[[贺兰进明]](756年—757年)
*[[尚衡]](757年)<ref>《唐刺史考全编》</ref>


==註釋及徵引文獻==
==註釋及徵引文獻==
<references/>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魏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舊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曉傑,1999,《東漢政區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西汉行政区划|nocat}}
{{東漢行政區劃|nocat}}
{{三國行政區劃|nocat}}
{{西晉行政區劃|nocat}}
{{南朝行政區劃|nocat}}
{{隋朝行政區劃|nocat}}

[[Category:汉朝的郡]]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东魏的郡]]
[[Category:北齐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江苏的郡]]
[[Category:安徽的郡]]
[[Category:以人名命名的中国行政区]]

2024年1月19日 (五) 13:02的最新版本

彭城郡,或為楚國楚郡彭城國,中國古代郡、國名,漢初的十國之一。

历史

[编辑]
前195年,漢朝初期楚國所在的位置。

時期建立的行政區劃,郡治在彭城縣(縣治在今江蘇省徐州市)。秦代其地屬泗水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封劉交為楚王,以東海郡薛郡、彭城郡三十六縣置楚國[1]。彭城郡為漢代楚國的核心部分。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劉戊聯合、趙、濟南、菑川、膠東、膠西國諸王發動七國之亂。亂平後,楚國本應置郡,但因景帝不忍絕楚元王之祀,故立平陸侯劉禮為楚王。於是彭城郡北部數縣仍為楚國,析彭城郡南部置沛郡,以楚國之薛郡置魯國。宣帝地節元年(前69年),楚王劉延壽畏罪自殺,楚國除為彭城郡。甘露三年(前51年),徙皇子定陶王劉囂為楚王,復置楚國。成帝元延元年(前8年),楚國領七縣:彭城、留、梧、傅陽、呂、武原、甾丘。屬徐州刺史部。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省徐州市中部、安徽省淮北市東部一帶。

王莽改彭城爲和樂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封皇子劉英為楚公,十七年進為楚王,楚郡復為國[2]。明帝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反,國除為楚郡[3]章和二年,和帝以楚郡置彭城國,徙六安王劉恭為彭城王[4]。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彭城國領八縣:彭城、武原、傅陽、呂、留、梧、甾丘、廣戚。至漢末不改。

置彭城國。北魏置彭城郡,為徐州州治。隋大業三年(607年)廢徐州為彭城郡,治彭城縣,領十一縣:彭城、蘄、穀陽、沛、留、豐、蕭、滕、蘭陵、符離、方與。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置徐州。天寶元年(742年),廢徐州,復置彭城郡。下辖彭城县符离县萧县丰县滕县沛县蕲县乾元元年復為徐州。

西漢楚王

[编辑]
西漢楚王
姓名 諡號 在位時間 備註
韓信 前202年至前201年 始封齊王,後徙封楚王,再貶為淮陰侯。
劉交 楚元王 前201年至前178年 漢高帝之弟。[5]
劉郢客 楚夷王 前178年至前174年 元王子。元王太子辟早亡,郢客以上邳侯嗣位。
劉戊 前174年至前154年 夷王子。參與七國之亂,兵敗自殺。
劉禮 楚文王 前154年至前151年 元王子,以平陸侯嗣位。
劉道 楚安王 前151年至前129年 文王子。
劉注 楚襄王 前129年至前117年 安王子。
劉純 楚節王 前117年至前101年 襄王子。
劉延壽 前101年至前69年 節王子。與廣陵王劉胥結黨,畏罪自殺。
劉囂 楚孝王 前51年至前25年 宣帝子,甘露二年封定陶王,次年徙封楚。[6]
劉文 楚懷王 前25年至前24年 孝王子,無嗣。
劉衍 楚思王 前23年至前2年 孝王弟,以平陸侯嗣位。
劉紆 前2年至8年 思王子。王莽時國除。

太守

[编辑]
唐朝彭城郡太守

註釋及徵引文獻

[编辑]
  1. ^ 漢書楚元王傳
  2. ^ 後漢書光武帝紀
  3. ^ 後漢書明帝紀
  4. ^ 後漢書和帝紀
  5. ^ 以下見漢書楚元王傳
  6. ^ 以下見漢書宣元六王傳
  7. ^ 《唐刺史考全编》

參考書目

[编辑]
  • 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 魏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舊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 李曉傑,1999,《東漢政區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