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并州: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未显示6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Dablink|关于西汉时设置的剌史部和同名州,参见:[[并州刺史部]]、[[并州 (古代)]]和[[并州 (消歧义)]]。}}
{{about|中国传说时代的九州之一|西汉时设置的剌史部|并州刺史部||并州 (消歧义)}}
'''-{并}-州'''({{標音|字=|注音=ㄅㄧㄥ|拼音=bīng|中古=pjeng}}),為[[中国传说时代]]的[[九州 (中国)|九州]]和[[十二州]]之一。
'''{{zy|-{并}-|bīng|ㄅㄧㄥ|bing<sup>6</sup>}}州'''({{標音|中古=pjeng}}),為[[中国传说时代]]的[[九州 (中国)|九州]]和[[十二州]]之一,[[汉朝]]到[[宋朝]]时均曾设立名为“并州”的[[州]]


== 九州之一 ==
《史記》<ref>《[[史記]]·[[:s:史記/卷001|卷一·五帝本紀]]》</ref>中講:“舜以[[冀州 (九州)|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相传[[禹]]治洪水,劃分域內为[[九州 (中國)|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为九州之一。[[汉武帝]]时,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其后,以太原为中心的[[并州 (古代)|并州]]辖区缩小,其地约当今[[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一带地区。
《史記》<ref>《[[史記]]·[[:s:史記/卷001|卷一·五帝本紀]]》</ref>中講:“舜以[[冀州 (九州)|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相传[[禹]]治洪水,劃分域內为[[九州 (中國)|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为九州之一。


== 参考来源 ==
== 实际区划 ==
[[汉武帝]]时,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东汉]]、[[曹魏]]、[[西晋]]以来,并州的治所就在[[太原郡]][[晉陽縣 (秦朝)|晋阳县]],晋末治台壁,后来仍治晋阳。并州包括今[[山西省]]大部,[[北朝]]以来并州辖境逐渐缩小,但仍以太原为中心。

[[隋炀帝]]时改并州为[[太原郡]],其地约当今[[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一带地区。[[李渊]]、[[李世民]][[晋阳起兵]]之处便属于太原郡。唐高祖恢复并州之称,[[武则天]]的家乡就在并州的[[文水县]]。[[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并州改为[[太原府]]。[[北宋]]灭建都[[太原府]]的[[北汉]],又改太原府为并州,旋即升为太原府。
{| align=center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600px; text-align:center"
|-
!colspan="12" style="background:#ccccff"|'''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 align="center"
!区划!!colspan="2"|開皇元年!!区划!!大業3年
|-
|州||colspan="2"|'''并州'''||郡||'''太原郡'''
|-
|郡||[[太原郡]]||[[乐平郡]]||rowspan="2"|县||rowspan="2"|[[晋陽县]] [[晋源区|太原县]] [[文水县]]<br/>[[寿陽县]] [[榆次县]] [[太谷县]]<br/>[[陽曲县|汾陽县]] [[昔陽县|乐平县]] [[和順县]]<br/>[[石艾县]] [[祁县]] [[遼山县]]<br/>[[交城县]] [[和順县|平城县]] [[盂县]]
|-
|县||[[晋源区|龙山县]] [[晋陽县]]<br/>[[文水县|受陽县]] [[东受阳县]]<br/>[[榆次区|中都县]] [[太谷县|陽邑县]]||[[昔陽县|乐平县]]<br/>[[梁榆县]]<br/>[[石艾县]]
|}

{| align=center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600px; text-align:center"
|-
!colspan="2" style="background:#ccccff"|'''唐朝并州辖县'''
|-
|618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寿阳县]]<ref>今[[山西省]][[寿阳县]]</ref>、[[抚城县]]<ref>今[[山西省]][[阳曲县]][[凌井店乡]]</ref>、[[盂县]]、[[石艾县]]、[[乐平县]]、[[和顺县]]、[[辽山县]]、[[平城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阳直县]]<ref>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阳曲镇]]</ref>、[[交城县]]<ref name="#1">今[[山西省]][[交城县]][[古交镇]]</ref>(新设[[清源县]]<ref>今[[山西省]][[清徐县]][[清源镇]]</ref>,[[榆社县]]改属[[韩州]])
|-
|620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抚城县]](改名[[乌河县]])、[[阳直县]]、[[交城县]]、[[清源县]](新设[[汾阳县]]<ref>今[[山西省]][[阳曲县]][[东黄水镇]]洛阴村</ref>,[[文水县]]改属[[汾州]],[[盂县]]、[[寿阳县]]改属[[受州]],[[石艾县]]、[[乐平县]]、[[和顺县]]、[[辽山县]]改属[[辽州]],[[平城县]]改属[[榆州]],[[太谷县]]、[[祁县]]改属[[太州]])
|-
|623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乌河县]]、[[阳直县]]、[[交城县]]、[[清源县]]、[[汾阳县]]([[文水县]]、[[太谷县]]、[[祁县]]来属)
|-
|624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乌河县]]、[[阳直县]](改名[[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汾阳县]](改名[[罗阴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改属[[汾州]])
|-
|627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来属,废除[[乌河县]]、[[罗阴县]])
|-
|634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受阳县]]、[[石艾县]]、[[乐平县]]来属)
|-
|637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受阳县]](改名[[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
|-
|638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燕然县]]<ref>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西墕乡]]</ref>来属)
|-
|640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废除[[燕然县]])
|-
|690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改治今[[山西省]][[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改名[[武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
|-
|705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武兴县]](改名[[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
|-
|713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新设[[灵川县]]<ref name="#1"/>)
|-
|714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废除[[灵川县]])
|-
|723年||[[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
|-
|}

== 刺史 ==
{{Div col|cols=3}}
;[[并州刺史部#并州刺史|汉朝并州刺史]]
;曹魏并州刺史
*[[梁習]](220年-228年)
*[[畢軌]](231年-240年)
*[[田豫]](240年-243年)
*[[陳泰]](244年-248年)
*[[孫禮]](248年-249年)
*[[魯芝]](249年-253年)
;西晋并州刺史
*[[石鉴]](265年-267年)
*[[刘钦]](267年-271年)
*[[胡奋]](272年-277年)
*[[胡岐]](280年)
*[[张敩]](286年)
*[[夏侯骏]](290年-295年)
*[[山该]](296年-297年)
*[[刘卞]](298年-299年)
*[[司马腾]](300年-307年)
*[[刘琨]](307年-316年)
;唐朝并州刺史
*[[李元吉]](618年—619年)
*[[窦静]](618年—619年)
*[[刘德威]](619年)
*[[刘政会]](619年)
*[[张纶]](619年—620年)
*[[李仲文]](620年)
*[[刘世让]](620年—621年)
*[[李神符]](621年—622年)
*[[李元吉]](622年—626年,遥领)
*[[成仁重]](622年)
*[[窦静]](623年—626年)
*[[李世勣]](626年—628年)
*[[李弘节]](628年)
*[[李治]](633年—643年,遥领)
*[[李世勣]](629年—641年)
*[[史嵩]](贞观年间)
*杨某
*[[李孝]](652年—656年,遥领)
*[[张绪]](652年)
*[[任怀玉]](显庆年间)
*[[李显]](661年—676年,遥领)
*[[李冲寂]](上元年间)
*[[李旦]](676年,遥领)
*[[蔺仁基]](676年之前)
*[[李冲玄]](679年)
*[[封言道]](681年—683年)
*[[辛文陵]](唐高宗时)
*[[邓恽]](唐高宗时)
*[[李思文]](垂拱年间)
*[[窦孝谌]](垂拱年间)
*[[郭琳]](691年)
*[[王及善]](691年)
*[[崔神庆]](692年)
*[[韦安石]](695年)
*[[王方庆]](696年,未任)
*[[武重规]](697年—698年)
*[[魏元忠]](699年)
*[[娄师德]](699年)
*[[杜景俭]](700年)
*[[李旦]](702年—705年,遥领)
*[[魏元忠]](702年)
*[[武攸宜]](702年)
*[[张仁愿]](长安年间—705年)
*[[李重茂]](705年,遥领)
*[[宋璟]](705年,未任)
*[[崔宣道]](神龙年间)
*[[张知泰]](神龙末年—景龙初年)
*[[卢玢]](景龙年间)
*[[裴怀古]](神龙年间)
*[[裴怀古]](神龙年间)
*[[周仁轨]](710年)
*[[崔敬嗣]](711年之前)
*[[薛讷]](711年—714年)
*[[李㧑]](713年,遥领)
*[[李范]](714年,遥领)
*[[王晙]](714年—716年)
*[[张嘉贞]](716年—720年)
*[[张说]](720年—722年)
*[[崔隐甫]](721年)
*[[崔日用]](722年)
*[[王晙]](722年—723年)
;北宋知并州
*[[刘保勋]](979年—980年)
*[[符昭愿]](980年—982年)
*[[周保权]](983年—985年)
*[[王明]](987年—990年)
*[[潘美]](990年)
*[[张永德]](991年—995年)
*[[李允正]](995年)
*[[雷有终]](996年—997年)
*[[雷有终]](997年、998年—999年、1005年)
*[[王承衎]](997年—998年)
*[[任中正]](999年、1012年—1015年)
*[[王略]](999年)
*[[韩崇训]](999年—1000年)
*[[王超]](1000年—1001年)
*[[程德玄]](1001年—1002年)
*[[钱若水]](1002年—1003年)
*[[李允正]](1003年)
*[[李继和]](1003年)
*[[王嗣宗]](1003年—1005年)
*[[張詠]](1006年—1007年)
*[[刘综 (宋朝)|刘综]](1007年—1011年)
*[[张秉]](1011年—1012年)
*[[周起]](1015年—1017年)
*[[薛映]](1017年—1020年)
*[[马元方]](1020年—1022年)
*[[马元方]](1022年—1023年)
*[[薛奎]](1024年)
*[[陈尧佐]](1025年—1028年)
*[[赵稹]](1029年—1030年)
*[[张若谷 (宋朝)|张若谷]](1030年—1032年)
*[[梅询]](1032年—1034年)
*[[李若谷]](1035年—1037年)
*[[杜衍]](1037年—1039年)
*[[任中师]](1039年—1040年)
*[[王沿]](1040年)
*[[杨偕]](1040年—1041年)
*[[高继宣]](1041年—1042年)
*[[郑戬]](1042年、1046年—1049年)
*[[明镐]](1042年—1045年)
*[[夏竦]](1045年—1046年)
*[[王拱辰]](1049年—1052年)
*[[李昭亮]](1052年—1053年)
*[[韩琦]](1053年—1055年)
*[[富弼]](1055年)
*[[庞籍]](1055年—1056年)
*[[孙沔]](1056年—1059年)
*[[梁适]](1059年)
{{Div col end}}

== 参考 ==
{{Reflist}}
{{Reflist}}


== 深入阅读 ==
*《[[隋书]]·志第二十五·地理中》
*《[[新唐书]]·志第二十九·地理三》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唐刺史考全编》

{{隋朝行政区划|nocat}}
{{中国九州}}
{{中国九州}}

{{中国地理小作品}}
{{DEFAULTSORT:B}}
[[Category:中国九州|B]]
[[Category:中国九州]]
[[Category:三国的州]]
[[Category:晋朝的州]]
[[Category:五胡十六国的州]]
[[Category: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太原行政区划史]]

2024年6月12日 (三) 07:58的最新版本

bīng中古擬音pjeng),為中国传说时代九州十二州之一,汉朝宋朝时均曾设立名为“并州”的

九州之一

[编辑]

《史記》[1]中講:“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相传治洪水,劃分域內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为九州之一。

实际区划

[编辑]

汉武帝时,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东汉曹魏西晋以来,并州的治所就在太原郡晋阳县,晋末治台壁,后来仍治晋阳。并州包括今山西省大部,北朝以来并州辖境逐渐缩小,但仍以太原为中心。

隋炀帝时改并州为太原郡,其地约当今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河北省保定市一带地区。李渊李世民晋阳起兵之处便属于太原郡。唐高祖恢复并州之称,武则天的家乡就在并州的文水县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并州改为太原府北宋灭建都太原府北汉,又改太原府为并州,旋即升为太原府。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区划 開皇元年 区划 大業3年
并州 太原郡
太原郡 乐平郡 晋陽县 太原县 文水县
寿陽县 榆次县 太谷县
汾陽县 乐平县 和順县
石艾县 祁县 遼山县
交城县 平城县 盂县
龙山县 晋陽县
受陽县 东受阳县
中都县 陽邑县
乐平县
梁榆县
石艾县
唐朝并州辖县
618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寿阳县[2]抚城县[3]盂县石艾县乐平县和顺县辽山县平城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阳直县[4]交城县[5](新设清源县[6]榆社县改属韩州
620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抚城县(改名乌河县)、阳直县交城县清源县(新设汾阳县[7]文水县改属汾州盂县寿阳县改属受州石艾县乐平县和顺县辽山县改属辽州平城县改属榆州太谷县祁县改属太州
623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乌河县阳直县交城县清源县汾阳县文水县太谷县祁县来属)
624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乌河县阳直县(改名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汾阳县(改名罗阴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改属汾州
627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来属,废除乌河县罗阴县
634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受阳县石艾县乐平县来属)
637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受阳县(改名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
638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燕然县[8]来属)
640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废除燕然县
690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改治今山西省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改名武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
705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武兴县(改名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
713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新设灵川县[5]
714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废除灵川县
723年 太原县晋阳县榆次县阳曲县交城县清源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盂县寿阳县石艾县乐平县

刺史

[编辑]
汉朝并州刺史
曹魏并州刺史
西晋并州刺史
唐朝并州刺史
北宋知并州

参考

[编辑]

深入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