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張文環: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Kageakane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30个用户的47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Min-nan
'''張文環'''(1909年10月—1978年2月),台灣日治時期的重要小說家、雜誌編輯。出生於嘉義縣梅山鄉。
| img = 龍瑛宗 02.jpg
| caption = [[濱田隼雄]]、[[龍瑛宗]]、[[西川滿]]、張文環合照(1942)
| choan-han = 張文環
| choan-lo = Tiuⁿ Bûn-khoân
| tai-lo = Tiunn Bûn-khuân
}}
'''張文環'''({{bd|1909|10月10日|1978|2月12日}}{{r|王}}),[[台灣]][[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的重要小說家、雜誌編輯,被譽為「台灣的[[菊池寬]]」。出生於[[嘉義縣]][[梅山鄉]]


1927年赴日本岡山中學就讀,再入[[東洋大學]]文學部。1933年畢業後與[[王白淵]]、[[巫永福]]等人組織「[[台灣藝術研究會]]」,發行純文學雜誌《[[福爾摩沙 (雜誌)]]》。又與[[王井泉]]、[[林博秋]]、[[呂赫若]]等人組織「[[厚生演劇研究會]]」。1941年與[[王井泉]]、[[中山侑]]等人創辦《台灣文學》。張文環在戰前、戰後均熱心地方政治,1944年出任台中州大里庄長,1946年當選第一屆台中縣參議員,1947年代理[[能高郡|能高區]]署長,[[228事件]]後對政治失望。
1927年赴日本岡山中學就讀,再入[[東洋大學]]文學部。1933年畢業後與[[王白淵]]、[[巫永福]]等人組織「[[台灣藝術研究會]]」,發行純文學雜誌《[[福爾摩沙 (雜誌)|福爾摩沙]]》。又與[[王井泉]]、[[林博秋]]、[[呂赫若]]等人組織「[[厚生演劇研究會]]」。1941年與王井泉、[[中山侑]]等人創辦《[[臺灣文學 (雜誌)|台灣文學]]》。張文環在戰前、戰後均熱心地方政治,1944年出任[[台中州]][[大里庄|大里-{庄}-]]長,1946年當選第一屆台中縣參議員,1947年代理[[能高郡|能高區]]署長,[[228事件]]後對政治失望。


張文環作品多取材於台灣風土,現實主義手法厚重樸實,代表作《夜猿》曾獲[[皇民奉公會]]台灣文學獎,小說《閹雞》曾由劇作家[[林摶秋]]改編為舞台劇,在台北[[永樂座]]演出。編輯及創作上的活力,使他在戰時本土文壇有相當影響力。戰後,因政治氣氛而停止寫作。<ref>{{Citation|last=蔡智任|title=我看到的你,比你們所寫的擱恰美-走進張文環的文學故鄉|date=2013-08-31|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65l_6qUdo&feature=youtu.be|accessdate=2017-05-10|archive-date=2020-02-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216083527/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65l_6qUdo&feature=youtu.be|dead-url=no}}</ref><ref>{{Cite news|url=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author15.htm |title=東華大學-台灣文學資料庫 |author= |date=2012-12-22 |work= |newspaper=archive.is |accessdate=2017-05-10 |deadurl= |archiveurl=https://archive.today/20121222113531/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author15.htm |archivedate=2012-12-22 }}</ref><ref>{{Cite news|url=http://lit.ncl.edu.tw/litft/searchCP.action?dtdId=1&sysId=111339-A-001 |title=當代文學史料知識加值系統 |date=2012-12-22 |newspaper=archive.is |accessdate=2017-05-10 |deadurl= |archiveurl=https://archive.today/20121222133416/http://lit.ncl.edu.tw/litft/searchCP.action?dtdId=1&sysId=111339-A-001 |archivedate=2012-12-22 }}</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tl.nthu.edu.tw/people/writing_book.php?Sn=18%E3%80%82 |title=清華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date=2017-05-10 |newspaper=archive.is |accessdate=2017-05-10 |deadurl= |archiveurl=https://archive.today/20170510154715/http://www.tl.nthu.edu.tw/people/writing_book.php?Sn=18%E3%80%82 |archivedate=2017-05-10 }}</ref>
張文環作品多取材於台灣風土,現實主義手法厚重樸實,代表作《夜猿》曾獲[[皇民奉公會]]台灣文學獎,小說《閹雞》曾由劇作家林博秋改編為舞台劇,在台北「永樂座」演出。編輯及創作上的活力,使他在戰時本土文壇有相當影響力。戰後,因政治氣氛而停止寫作。


==作品在戰後的出版情況==
==作品在戰後的出版情況==
目前為止(2011/10/01)已知的有:
目前為止(2011/10/01)已知的有:
*張文環/著,《地に這うもの 滾地郎 》,東京都現代文化社,1975年。該書還收錄「張文環兄與我」和張文環作品「父之顏」。
*張文環/著,《地に這うもの 滾地郎 》,東京都現代文化社,1975年。該書還收錄「張文環兄與我」和張文環作品「父之顏」。
*張文環/著、廖清秀/譯,《滾地郎》,鴻儒堂,1991年。
*張文環/著、[[廖清秀]]/譯,《滾地郎》,鴻儒堂,1991年。
*張恆豪/編,《張文環集》,前衛出版社,1991年。
*張恆豪/編,《張文環集》,前衛出版社,1991年。
*陳萬益、柳書琴、許維育/編,《張文環全集資料輯》,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4月~1998年4月。
*陳萬益、[[柳書琴]]、許維育/編,《張文環全集資料輯》,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4月~1998年4月。
*張文環/譯、阿Q之弟/著、河原功/監修,《可愛的仇人》,東京都ゆまに書房,2001年(平成13年)出版。
*張文環/譯、阿Q之弟/著、河原功/監修,《可愛的仇人》,東京都ゆまに書房,2001年(平成13年)出版。
*陳萬益/主編,《張文環日本語作品及び草稿全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1年。 3張光碟 : 有聲; 4 3/4吋+1冊說明手冊。
*陳萬益/主編,《張文環日本語作品及び草稿全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1年。 3張光碟 : 有聲; 4 3/4吋+1冊說明手冊。
*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共8冊,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年。
*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共8冊,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年。
*張文環/文、鍾肇政/譯、劉伯樂/圖,《論語與雞》,遠流出版社,2006年。
*張文環/文、[[鍾肇政]]/譯、劉伯樂/圖,《論語與雞》,遠流出版社,2006年。
*中島利郎、下村作次郎、河原功等人/編選,《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台灣人作家作品集》第4卷、第5卷、別卷,東京都綠蔭書房,1999年。
*中島利郎、下村作次郎、河原功等人/編選,《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台灣人作家作品集》第4卷、第5卷、別卷,東京都綠蔭書房,1999年。
*中島利郎、下村作次郎、河原功/編選,《台湾長篇小說集》,東京都綠蔭書房,2002年。
*中島利郎、下村作次郎、河原功/編選,《台湾長篇小說集》,東京都綠蔭書房,2002年。


== 參見 ==
==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
*[[台灣藝術研究會]]、[[福爾摩沙 (雜誌)|福爾摩沙]]
===博碩士論文===
*[[厚生演劇研究會]]
使用「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詢,目前為止(2011/10/03),有以下幾個重要研究:
*張光明,〈張文環研究〉,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森相由美子,〈日據時代文學 張文環〈山茶花〉作品論〉,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吳麗櫻,〈張文環小說中女性題材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王萬睿,〈殖民統治與差異認同─張文環與鍾理和鄉土主體的承繼〉,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鄭昱蘋,〈張文環的文學世界〉,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張文薰,〈植民地プロレタリア青年の文芸再生 : 張文環を中心とした"フオルモサ"世代の台湾文学〉,東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中囯語中囯文学専攻,論文(碩士、博士--待確定),2005年。
*童怡霖,〈張文環小說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吳明軍,〈張文環小說人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鍾蕙芬,〈張文環的文學活動及其小說主題意涵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蔡瑩慧,〈從張文環的『山茶花』中顯現的女性形象─順從和抵抗之間─〉,銘傳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曾慧敏,〈張文環小說中的鄉土民俗書寫〉,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陳英仕,〈張文環及其日據時期文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


== 參考文獻 ==
{{reflist|refs=
{{cite journal|author=陳昭吟 |title=〈台南市大小關帝廟在文獻中的里坊釐辨〉|journal=《臺灣文獻》|volume=第60卷 |issue=第3期 |date=2009-09-30 |pages=135-169頁}}&quot;}" data-sheets-userformat="{&quot;2&quot;:897,&quot;3&quot;:{&quot;1&quot;:0},&quot;10&quot;:1,&quot;11&quot;:4,&quot;12&quot;:0}"><ref name="王">{{cite journal|author=王嵐渝 |title=〈張文環與臺灣省通志館──政權更替下的惆悵〉|journal=《臺灣文獻別冊》|volume=第34 |date=2010-09-30 |pages=頁26-42}}</ref>
}}


==外部連結==
===論文集的論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tYy_lIy7XI&feature=youtu.be&t=531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教授主講-【張文環-〈閹雞〉】] {{Wayback|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tYy_lIy7XI&feature=youtu.be&t=531 |date=20200216083545 }}
使用「台灣文史哲論文篇目索引系統」查詢,目前為止(2011/10/01),有以下幾個重要研究: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tYy_lIy7XI&feature=youtu.be&t=800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教授主講-【張文環-〈頓悟〉】] {{Wayback|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tYy_lIy7XI&feature=youtu.be&t=800 |date=20200216083553 }}
*陳建忠,〈一個殖民地作家的自畫像-論張文環小說中的「成長」主題〉,《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五南出版社,2004年。
*江寶釵,〈明潭星墜‧張文環逝矣〉,《 《黃得時全集》整理編輯計畫期末報告修訂(92年度)台灣文學論集(二) 》,國家台灣文學館,2003年。
*葉石濤,〈論張文環的「在地方爬的人」〉,《台灣鄉土作家論集》,遠景出版社,1979年。
*葉石濤,〈張文環文學的特質〉,《台灣鄉土作家論集》,遠景出版社,1979年。
*陳萬益,〈張文環的小說藝術〉,《于無聲處聽驚雷》,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
*柳書琴,〈變調之旅:張文環等中部青年的帝都經驗與文學〉,《臺灣文學研討會:臺中縣作家與作品論文集》,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
*柳書琴,〈殖民地文化運動與皇民化:論張文環的文化觀〉,《第一屆臺杏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殖民地經驗與臺灣文學》,遠流出版社,2000年。
*柳書琴,〈謎一樣的張文環:日治末期張文環小說中的民俗風〉,《第二屆臺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徐照華,〈鄉土的樂章-論張文環的〈夜猿〉與〈閹雞〉〉,《第二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李進益,〈論張文環的《地平線的燈火》手稿〉,《回顧兩岸五十年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2004年。
*野間信幸,〈張文環的文學活動及其特色〉,《台灣文學研究在日本》,前衛出版社,1994年。
*盧建榮,〈小村落見證日本殖民臺灣:解析張文環《滾地郎》〉,《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
*柳書琴,〈忠義的自問:從《地平線的燈》論張文環的跨時代省思〉,《臺中縣開發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書籍===
使用「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查詢,到2011年10月12日為止,已知的有:
*柳書琴、張文薰/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硏究資料彙編6:張文環》,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年。
*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張文環及其同時代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研討會當日使用版)》,台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2003年。
*池田敏雄/著,《張文環兄とその周辺のこと》,出版地、出版者不詳,1978年。

==相關詞條==
*[[台灣藝術研究會]]、[[福爾摩沙 (雜誌)]]
*[[厚生演劇研究會]]

== 外部連結 ==
*[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author15.htm 東華大學-台灣文學資料庫]
*[http://lit.ncl.edu.tw/hypage.cgihyqstr=aiipoikiddhcdfgklkhegdkigjfpneijidndihikiqjhihmcjgifmjhtjemgjheqmjjeijihiijgmfhtilmffrfdihilfpihikiqmcirihjoetikmqirihiqiqilnfetiomkjierndjjiqiqjiipnbetjdndjnhrjefgfgjbfmfdjdfjfcjkfeffjefefcipitjhnfekjfnkjhilmffrfdjcffffjefnepkcerfcjbffeineikiomcilfpjdekhfkkgifpjefgfgjbfmfdjdfjfcjkfeffjefefc 國家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DEFAULTSORT:Zhang張}}
{{DEFAULTSORT:Zhang張}}
[[Category:1909年出生]]
[[Category:台灣文學家]]
[[Category:1978年逝世]]
[[Category:臺灣日治時期小說家]]
[[Category:台灣文學]]
[[Category:台灣日語文學作家]]
[[Category:作家]]
[[Category:編輯]]
[[Category:台灣日治時期作家]]
[[Category:臺中縣參議會議員]]
[[Category:嘉義縣出身人物]]
[[Category:臺灣日治時期地方政府官員]]
[[Category:張姓|W文]]
[[Category:臺灣男性小說家]]
[[Category:東洋大學校友]]

[[Category:梅山鄉人]]
[[ja:張文環]]
[[Category:张姓|W文]]
[[Category:大里市市長]]
[[Category:岡山縣立岡山朝日高等學校校友]]
[[Category:赴日本內地求學的臺灣人]]
[[Category:日治臺灣出生者]]

2024年6月23日 (日) 04:35的最新版本

濱田隼雄龍瑛宗西川滿、張文環合照(1942)
閩南語名稱?
全漢 張文環
全羅 Tiuⁿ Bûn-khoân
臺羅 Tiunn Bûn-khuân

張文環(1909年10月10日—1978年2月12日[1]),台灣日治時期的重要小說家、雜誌編輯,被譽為「台灣的菊池寬」。出生於嘉義縣梅山鄉

1927年赴日本岡山中學就讀,再入東洋大學文學部。1933年畢業後與王白淵巫永福等人組織「台灣藝術研究會」,發行純文學雜誌《福爾摩沙》。又與王井泉林博秋呂赫若等人組織「厚生演劇研究會」。1941年與王井泉、中山侑等人創辦《台灣文學》。張文環在戰前、戰後均熱心地方政治,1944年出任台中州大里庄長,1946年當選第一屆台中縣參議員,1947年代理能高區署長,228事件後對政治失望。

張文環作品多取材於台灣風土,現實主義手法厚重樸實,代表作《夜猿》曾獲皇民奉公會台灣文學獎,小說《閹雞》曾由劇作家林摶秋改編為舞台劇,在台北永樂座演出。編輯及創作上的活力,使他在戰時本土文壇有相當影響力。戰後,因政治氣氛而停止寫作。[2][3][4][5]

作品在戰後的出版情況

[编辑]

目前為止(2011/10/01)已知的有:

  • 張文環/著,《地に這うもの 滾地郎 》,東京都現代文化社,1975年。該書還收錄「張文環兄與我」和張文環作品「父之顏」。
  • 張文環/著、廖清秀/譯,《滾地郎》,鴻儒堂,1991年。
  • 張恆豪/編,《張文環集》,前衛出版社,1991年。
  • 陳萬益、柳書琴、許維育/編,《張文環全集資料輯》,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4月~1998年4月。
  • 張文環/譯、阿Q之弟/著、河原功/監修,《可愛的仇人》,東京都ゆまに書房,2001年(平成13年)出版。
  • 陳萬益/主編,《張文環日本語作品及び草稿全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1年。 3張光碟 : 有聲; 4 3/4吋+1冊說明手冊。
  • 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共8冊,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年。
  • 張文環/文、鍾肇政/譯、劉伯樂/圖,《論語與雞》,遠流出版社,2006年。
  • 中島利郎、下村作次郎、河原功等人/編選,《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台灣人作家作品集》第4卷、第5卷、別卷,東京都綠蔭書房,1999年。
  • 中島利郎、下村作次郎、河原功/編選,《台湾長篇小說集》,東京都綠蔭書房,2002年。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王嵐渝. 〈張文環與臺灣省通志館──政權更替下的惆悵〉. 《臺灣文獻別冊》. 2010-09-30, 第34: 頁26-42. 
  2. ^ 蔡智任, 我看到的你,比你們所寫的擱恰美-走進張文環的文學故鄉, 2013-08-31 [2017-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 ^ 東華大學-台灣文學資料庫. archive.is. 2012-12-22 [2017-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2). 
  4. ^ 當代文學史料知識加值系統. archive.is. 2012-12-22 [2017-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2). 
  5. ^ 清華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archive.is. 2017-05-10 [2017-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