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绛县: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Hunry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38个用户的4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China County
__NOTOC__
|county = 新绛县
<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2" cellspacing="0" align="right" width="200px">
|Photo =
<caption><font size="+1">'''[[山西省]]新绛县'''</font></caption>
|Photoname =
<tr><td>[[面积]]</td><td>600[[平方千米]]</td></tr>
|nickname =
<tr><td>[[人口]]</td><td>32万人(2002年)<br></td></tr>
|Othername =
<tr><td>行政级别</td><td>[[县]]</td></tr>
|Oldname =
<tr><td>[[邮政编码]]</td><td>043100</td></tr>
|nameorigin =
<tr><td>[[电话区号]]</td><td>0359</td></tr>
|map=ChinaYunchengXinjiang.png
</table>
|map_caption=新绛县在运城市的位置
|Belong = [[山西省]][[运城市]]
|Types = [[县]]
|admincode = 140825
|founded =
|neighbor =
|seat = [[龙兴镇 (新绛县)|龙兴镇]]
|post code = 043100
|phone code = 359
|carlicense =
|web = http://www.jiangzhou.gov.cn/
|web_title =
|footnotes =
}}


'''新绛''',古称绛州,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和[[戏曲]]之城。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西倚[[吕梁山]]脉,南靠[[汾河]]。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新绛'''在中国[[山西省]]中部偏南、[[汾河]]下游,西倚[[吕梁山]]脉;隶属于[[运城市]]管辖。縣人民政府駐龍興鎮。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历史==
[[春秋]]时,这里称“绛”,是与晋阳([[太原]])、平阳([[临汾]])齐名的[[晋]]重要都市。[[战国]]时属[[魏国]],名汾城。至[[北魏]]始置东雍州,[[北周]]改名为绛州。[[隋]][[唐]]时设正平县,属绛州总管府。[[明]]初正平县省入绛州。1912年废州置县,因当时已有[[绛县]],故定名为新绛。现隶属于[[运城]]市管辖
新绛古称[[绛州]],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和[[戏曲]]之城。


[[春秋时期|春秋]]时,这里称“绛”,是与[[晋阳]]([[太原]])、[[平阳]]([[临汾]])齐名的[[晋国]]重要都市。晋国在景公在位期间,从原来的绛迁都于[[新田 (晉國)|新田]],此后称原来的都城绛为故绛,而把新迁的都城新田称为新绛。这是新绛最初的由来。当时的新绛主要在现在[[侯马]]境内,只是部分地区与现在新绛东部接壤。
县城龙兴镇即古绛州城因形似一头[[牛]]而被称为卧牛城。其中纵贯南北的大街为牛脊梁骨,两边的几十条街巷为牛肋骨,城东西各有一大片水池为牛眼,北部的唐塔为牛尾。现城池为[[元]]代重建,但城内依然有大片历史街区和古建筑留有唐代风貌。而位于城西北的绛守居园池,更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园林遗址。


[[战国]]时[[ (战国)|魏国]],名[[汾城]]。至[[北魏]]始置东[[雍州]],[[北周]]改名为[[绛州]]。[[隋]][[唐]]时设正平县,属绛州总管府。[[明]]初正平县省入绛州。1912年废州置县,因当时已有[[绛县]],故定名为新绛。
古代新绛为[[汾河]]和[[驿道]]交汇之所,是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并以先进的铸造业和多种手工业闻名于世,有“七十二行,行行皆兴”之誉。春秋战国时,这里就能筑造各种[[青铜器]]。唐朝时,这里是朝廷的铸钱重地,产能约占全国的三成,并设有钱监。宋代时,当地铸造了三口大铁钟,每口重达万斤,现仍存[[绛州大堂]]钟楼内。唐至[[清]]代,绛州所产的[[纱布]]一直是宫廷贡品。此外,文房器具、[[漆器]]、[[刺绣]]、[[皮革]]、雕版[[印刷]]、制药等行业也非常发达,民间有“南绛北代([[代县]]),[[忻州]]不赖”的说法。至今新绛县的经济仍以手工业为主。

县城龙兴镇即古绛州城因形似一头[[牛]]而被称为卧牛城。其中纵贯南北的大街为牛脊梁骨,两边的几十条街巷为牛肋骨,城东西各有一大片水池为牛眼,北部的唐塔为牛尾。现城池为[[元朝|元]]代重建,但城内依然有大片历史街区和古建筑留有唐代风貌。而位于城西北的[[绛守居园池]],更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园林遗址。

古代新绛为[[汾河]]和[[驿道]]交汇之所,是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并以先进的铸造业和多种手工业闻名于世,有“七十二行,行行皆兴”之誉。春秋战国时,这里就能筑造各种[[青铜器]]。唐朝时,这里是朝廷的铸钱重地,产能约占全国的三成,并设有钱监。宋代时,当地铸造了三口大铁钟,每口重达万斤,现仍存[[绛州大堂]]钟楼内。唐至[[清]]代,绛州所产的[[纱布]]一直是宫廷贡品。此外,[[文房四宝|文房器具]]、[[漆器]]、[[刺绣]]、[[皮革]]、雕版[[印刷]]、制药等行业也非常发达,民间有“南绛北代([[代县]]),[[忻州]]不赖”的说法。至今新绛县的经济仍以手工业为主。


绛州历史上[[戏曲]]演出极其繁盛。1950年时,绛州城内就有戏台16座,而全县更达500多座。从[[唐代]]流传下来的绛州鼓乐民俗色彩浓郁,天下闻名。相传唐初[[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后,当地居民擂大鼓、奏《秦王破阵乐》以表庆祝,从此世代相传,便成为绛州鼓乐。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社火表演和[[蒲剧]]演出等。
绛州历史上[[戏曲]]演出极其繁盛。1950年时,绛州城内就有戏台16座,而全县更达500多座。从[[唐代]]流传下来的绛州鼓乐民俗色彩浓郁,天下闻名。相传唐初[[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后,当地居民擂大鼓、奏《秦王破阵乐》以表庆祝,从此世代相传,便成为绛州鼓乐。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社火表演和[[蒲剧]]演出等。
==人口==
根据(山西省)运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新绛县常住人口为226871人。<ref>{{Cite web|title=中國: 山西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url=https://www.citypopulation.de/zh/china/shanxi/admin/|access-date=2023-09-03|website=www.citypopulation.de}}</ref>

== 行政区划 ==
{{PAGENAMEBASE}}下辖9个[[行政建制镇|镇]]<ref>{{PRC admin/ref sgc|14/08/25}}</ref>:

{{PRC admin/children|14/08/25}}。

==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绛州大堂]],[[福胜寺]],[[稷益庙]],[[白台寺]],[[乔沟头玉皇庙]],[[龙香关帝庙]],[[新绛龙兴寺]],[[三官庙]],[[冯古庄墓地]],[[泉掌关帝庙]],[[绛州文庙]],[[北池稷王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鼓乐]],[[新绛面塑]]([[面花]]),[[绛州剔犀技艺]]([[漆器髹饰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砚台]]制作技艺),[[点舌丸]]制作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外部链接 ==
* {{Official website|http://www.jiangzhou.gov.cn/|name=新绛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新绛县行政区划}}
==文化和旅游==
{{运城市行政区划}}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绛]]
{{山西行政区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绛州大堂]] [[福胜寺]] [[稷益庙]]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Category:山西城市]]
[[Category:新绛县| ]]
[[Category:运城区县市|县]]
[[Category:山西省县份|运城]]
[[Category: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
[[Category: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

2024年7月17日 (三) 16:51的最新版本

新绛县
新绛县在运城市的位置
新绛县在运城市的位置
坐标:35°36′56″N 111°12′59″E / 35.61562°N 111.21634°E / 35.61562; 111.21634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山西省运城市
政府駐地龙兴镇
面积
 • 总计597.18 平方公里(230.57 平方英里)
 
人口(2010)
 • 總計332,473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043100
電話區號359
行政区划代码140825
網站www.jiangzhou.gov.cn

新绛县在中国山西省中部偏南、汾河下游,西倚吕梁山脉;隶属于运城市管辖。縣人民政府駐龍興鎮。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历史

[编辑]

新绛古称绛州,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和戏曲之城。

春秋时,这里称“绛”,是与晋阳太原)、平阳临汾)齐名的晋国重要都市。晋国在景公在位期间,从原来的绛迁都于新田,此后称原来的都城绛为故绛,而把新迁的都城新田称为新绛。这是新绛最初的由来。当时的新绛主要在现在侯马境内,只是部分地区与现在新绛东部接壤。

战国时属魏国,名汾城。至北魏始置东雍州北周改名为绛州时设正平县,属绛州总管府。初正平县省入绛州。1912年废州置县,因当时已有绛县,故定名为新绛。

县城龙兴镇即古绛州城因形似一头而被称为卧牛城。其中纵贯南北的大街为牛脊梁骨,两边的几十条街巷为牛肋骨,城东西各有一大片水池为牛眼,北部的唐塔为牛尾。现城池为代重建,但城内依然有大片历史街区和古建筑留有唐代风貌。而位于城西北的绛守居园池,更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园林遗址。

古代新绛为汾河驿道交汇之所,是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并以先进的铸造业和多种手工业闻名于世,有“七十二行,行行皆兴”之誉。春秋战国时,这里就能筑造各种青铜器。唐朝时,这里是朝廷的铸钱重地,产能约占全国的三成,并设有钱监。宋代时,当地铸造了三口大铁钟,每口重达万斤,现仍存绛州大堂钟楼内。唐至代,绛州所产的纱布一直是宫廷贡品。此外,文房器具漆器刺绣皮革、雕版印刷、制药等行业也非常发达,民间有“南绛北代(代县),忻州不赖”的说法。至今新绛县的经济仍以手工业为主。

绛州历史上戏曲演出极其繁盛。1950年时,绛州城内就有戏台16座,而全县更达500多座。从唐代流传下来的绛州鼓乐民俗色彩浓郁,天下闻名。相传唐初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后,当地居民擂大鼓、奏《秦王破阵乐》以表庆祝,从此世代相传,便成为绛州鼓乐。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社火表演和蒲剧演出等。

人口

[编辑]

根据(山西省)运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新绛县常住人口为226871人。[1]

行政区划

[编辑]

新绛县下辖9个[2]

龙兴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古交镇、​万安镇、​阳王镇、​泉掌镇、​横桥镇、​新绛县社区和新绛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文化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