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丹县: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18个用户的2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China County
'''南丹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3902平方公里,[[2002年]]口为28万
|county =南丹县<br>{{lang|za|Nanzdanh Yen}}
|Belong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
'''南丹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3902平方公里,民政府駐城關鎮


==历史==
北宋開寶七年(974年)始有南丹之名,[[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南丹州蠻,溪峒之别種也,地與宜州接。開寶七年秋七月丙辰,酋帥莫洪曣自稱節度使,遣牙校陳紹規奉表修貢,求内屬”。<ref>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五</ref>贞观二十一年,朝廷在廣西即置羁縻明州,唐朝末年蠻酋分據其地,自置[[刺史]],五代十国改属宜州。开宝七年(974年)七月,壮族土酋[[莫洪曣]]归宋,朝廷委命[[酋長]]爲刺史<ref>[[李攸]]《宋朝事實》卷一二《儀注》</ref>,并以南丹州刺史印賜之。<ref>周煇《清波雜志》卷別二:“熙寧間,廣西經略司言:知南丹州莫世忍貢銀香獅子一、馬七,印,以西南諸道武盛軍、德政官家、明天國主而爲文。敕書答之,賜賚外,并以南丹州刺史印賜之,仍詔毁其舊印”。</ref>元丰三年(1080年) ,土官[[莫世忍]]向朝廷进贡,另赐新印“南丹州印”。入元,南丹州設立安撫司。<ref>《元史》卷一九《成宗紀》、卷六三《地理志》:“大德元年九月,罷南丹州安撫司,立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ref>
北宋開寶七年(974年)始有南丹之名,[[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南丹州蠻,溪峒之别種也,地與宜州接。開寶七年秋七月丙辰,酋帥莫洪曣自稱節度使,遣牙校陳紹規奉表修貢,求内屬”。<ref>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五</ref>贞观二十一年,朝廷在廣西即置羁縻明州,唐朝末年蠻酋分據其地,自置[[刺史]],五代十国改属宜州。开宝七年(974年)七月,壮族土酋[[莫洪曣]]归宋,朝廷委命[[酋長]]爲刺史<ref>[[李攸]]《宋朝事實》卷一二《儀注》</ref>,并以南丹州刺史印賜之。<ref>周煇《清波雜志》卷別二:“熙寧間,廣西經略司言:知南丹州莫世忍貢銀香獅子一、馬七,印,以西南諸道武盛軍、德政官家、明天國主而爲文。敕書答之,賜賚外,并以南丹州刺史印賜之,仍詔毁其舊印”。</ref>日後[[莫洪皓]]、[[莫淮辿]]、[[莫世忍]]、[[莫公佞]]等相继为刺史。元丰三年(1080年) ,莫世忍向朝廷进贡,另赐新印“南丹州印”。入元,南丹州設立安撫司。<ref>《元史》卷一九《成宗紀》、卷六三《地理志》:“大德元年九月,罷南丹州安撫司,立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ref>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设南丹卫,辖前后左右中五所,受[[指挥使]]统领。光绪三十一年,[[莫泌]]繼任最後一任土司,前後共有52任南丹土司,皆莫家世襲。
==人口==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南丹县常住人口为275554人<ref>{{Cite web|title=中國: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url=https://www.citypopulation.de/zh/china/guangxi/admin/|access-date=2023-08-19|website=www.citypopulation.de|archive-date=2023-08-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819233655/https://www.citypopulation.de/zh/china/guangxi/admin/|dead-url=no}}</ref>,男性人口占比52.21%,女性人口占比47.79%,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26.01%,15-59岁占比59.53%,60岁以上占比14.46%,65岁以上占比10.81%。


==行政区划==
== 行政区划 ==
南丹县辖7个镇、2个乡、3个民族乡
{{PAGENAMEBASE}}下8[[行政建制|镇]]、3个[[民族乡]]<ref>{{PRC admin/ref sgc|45/12/21}}</ref>:


{{PRC admin/children|45/12/21}}。
==注釋==
{{reflist|2}}


==參考書目==
== 交通 ==
* {{China Expwy Name|G75}}、{{China Expwy Name|S26|P=GuangXi}}、{{中国国道名|210}}、{{中国国道名|243}}过境。
* [[南丹站]]:{{rint|cn|crh}}[[黔桂鐵路]]

==災難==

*[[2001年南丹矿难]],81人死,礦公司與縣委合謀瞞報12天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宋史》卷四九四《南丹州傳》
* 《宋史》卷四九四《南丹州傳》

==外部链接==
== 外部链接 ==
*[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nandan/xgbd.htm 河池市南丹县简介]
* {{Official website|http://www.gxnd.gov.cn/|name=南丹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Guangxi-stub}}
{{Guangxi-stub}}
{{南丹县行政区划}}
{{南丹县行政区划}}
{{河池市行政区划}}
{{广西行政区划}}
{{广西行政区划}}
{{规范控制}}


[[Category:南丹县| ]]
[[Category:南丹县| ]]
[[Category:河池区县市|县]]
[[Category:河池区县市|县]]
[[Category:广西县份|河池]]
[[Category:广西县份|河池]]
[[Category:国家级贫困县]]

[[de:Nandan]]
[[en:Nandan County]]
[[fr:Xian de Nandan]]
[[hak:Nàm-tan-yen]]
[[ja:南丹県]]
[[ko:난단 현]]
[[no:Nandan]]
[[vi:Nam Đan]]

2024年8月24日 (六) 02:20的最新版本

南丹县
Nanzdanh Yen

南丹县
Nanzdanh Yen的地理位置
坐标:24°59′N 107°32′E / 24.98°N 107.53°E / 24.98; 107.53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面积
 • 总计3,904.9 平方公里(1,507.7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275,554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547200
行政区划代码451221

南丹县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总面积为3902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历史

[编辑]

北宋開寶七年(974年)始有南丹之名,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南丹州蠻,溪峒之别種也,地與宜州接。開寶七年秋七月丙辰,酋帥莫洪曣自稱節度使,遣牙校陳紹規奉表修貢,求内屬”。[1]贞观二十一年,朝廷在廣西即置羁縻明州,唐朝末年蠻酋分據其地,自置刺史,五代十国改属宜州。开宝七年(974年)七月,壮族土酋莫洪曣归宋,朝廷委命酋長爲刺史[2],并以南丹州刺史印賜之。[3]日後莫洪皓莫淮辿莫世忍莫公佞等相继为刺史。元丰三年(1080年) ,莫世忍向朝廷进贡,另赐新印“南丹州印”。入元,南丹州設立安撫司。[4]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设南丹卫,辖前后左右中五所,受指挥使统领。光绪三十一年,莫泌繼任最後一任土司,前後共有52任南丹土司,皆莫家世襲。

人口

[编辑]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南丹县常住人口为275554人[5],男性人口占比52.21%,女性人口占比47.79%,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26.01%,15-59岁占比59.53%,60岁以上占比14.46%,65岁以上占比10.81%。

行政区划

[编辑]

南丹县下辖8个、3个民族乡[6]

城关镇、​大厂镇、​车河镇、​芒场镇、​六寨镇、​月里镇、​吾隘镇、​罗富镇、​中堡苗族乡、​八圩瑶族乡里湖瑶族乡

交通

[编辑]

災難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五
  2. ^ 李攸《宋朝事實》卷一二《儀注》
  3. ^ 周煇《清波雜志》卷別二:“熙寧間,廣西經略司言:知南丹州莫世忍貢銀香獅子一、馬七,印,以西南諸道武盛軍、德政官家、明天國主而爲文。敕書答之,賜賚外,并以南丹州刺史印賜之,仍詔毁其舊印”。
  4. ^ 《元史》卷一九《成宗紀》、卷六三《地理志》:“大德元年九月,罷南丹州安撫司,立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
  5. ^ 中國: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9). 
  6. ^ 2023年南丹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宋史》卷四九四《南丹州傳》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