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彭城郡: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nhorw留言 | 贡献
修正笔误
Inhorw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47行: 第47行:
|align="center"|劉注
|align="center"|劉注
|align="center"|楚襄王
|align="center"|楚襄王
|align="center"|[[前28年]]至[[前116年]]
|align="center"|[[前128年]]至[[前116年]]
|
|
|-
|-

2010年3月10日 (三) 05:31的版本

彭城郡,或為楚國楚郡彭城國,中國古代郡、國名。之際置,郡治在彭城縣(縣治在今江蘇省徐州市)。秦代其地屬泗水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封劉交為楚王,以東海郡薛郡、彭城郡三十六縣置楚國[1]。彭城郡為漢代楚國的核心部分。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劉戊聯合、趙、濟南、菑川、膠東、膠西國諸王發動七國之亂。亂平後,楚國本應置郡,但因景帝“尊寵元王”,不忍絕其祀,故立劉禮為楚王,奉祀楚元王劉交。於是彭城郡北部數縣仍為楚國,析彭城郡南部置沛郡,以楚國之薛郡置魯國。宣帝地節元年,楚王劉延壽謀反,楚國除為彭城郡。黃龍元年,徙皇子定陶王劉囂為楚王,復置楚國。成帝元延四年(前8年),楚國領七縣:彭城、留、梧、傅陽、呂、武原、甾丘。屬徐州刺史部。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省徐州市中部、安徽省淮北市東部一帶。

王莽改彭城爲和樂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封皇子劉英為楚公,十七年進為楚王,楚郡復為國[2]。明帝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反,國除為楚郡[3]章和二年,和帝以楚郡置彭城國,徙六安王劉恭為彭城王[4]。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彭城國領八縣:彭城、武原、傅陽、呂、留、梧、甾丘、廣戚,至漢末不改。

置彭城國。北魏置彭城郡,為徐州州治。隋大業三年(607年)廢徐州為彭城郡,治彭城縣,領十一縣:彭城、蘄、穀陽、沛、留、豐、蕭、滕、蘭陵、符離、方與。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置徐州。天寶元年(742年),廢徐州,復置彭城郡。乾元元年復為徐州。

西漢楚王

西漢楚王
姓名 諡號 在位時間 備註
韓信 淮陰侯 前202年前201年 始封齊王,後徙封楚王,再貶為淮陰侯
劉交 楚元王 前201年前178年 漢高帝之弟[5]
劉郢客 楚夷王 前178年前174年
劉戊 前174年前154年 參與七國之亂
劉禮 楚文王 前154年前150年
劉道 楚安王 前150年前128年
劉注 楚襄王 前128年前116年
劉純 楚節王 前116年前100年
劉延壽 前100年前68年
劉囂 楚孝王 前52年前24年
劉芳 楚懷王 前24年前23年
劉衍 楚思王 前23年前2年
劉紆 前2年12年

註釋及徵引文獻

  1. ^ 漢書楚元王傳
  2. ^ 後漢書光武帝紀
  3. ^ 後漢書明帝紀
  4. ^ 後漢書和帝紀
  5. ^ 以下見漢書楚元王傳

參考書目

  • 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 魏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舊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 李曉傑,1999,《東漢政區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