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鄧澤如: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Sgsg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Sgsg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3行: 第3行:


==生平==
==生平==
===为革命筹款===
1869年,邓泽如生于[[广东]][[江门]]。18岁时,作为契约劳工赴[[马来西亚]],最初当[[橡胶]]工,后获南洋富商[[黄陆佑]]赏识,当账房先生。此后,邓泽如先后在马来西亚开办锡矿、种树胶,开办文具店、杂货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辛亥革命]]前夕,邓泽如已拥有500余亩橡胶园、多间店铺,是当地华人圈中的要人。<ref name=dzr/>
1869年,邓泽如生于[[广东]][[江门]]。18岁时,作为契约劳工赴[[马来西亚]],最初当[[橡胶]]工,后获南洋富商[[黄陆佑]]赏识,当账房先生。此后,邓泽如先后在马来西亚开办锡矿、种树胶,开办文具店、杂货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辛亥革命]]前夕,邓泽如已拥有500余亩橡胶园、多间店铺,是当地华人圈中的要人。<ref name=dzr/>


第19行: 第20行:
1918年,邓泽如50岁生日时,孙中山亲笔题写“仁者寿”的匾额送给邓泽如。此外,由[[胡汉民]]起草祝贺信,[[廖仲恺]]执笔,[[汪精卫]]、[[陈炯明]]、[[居正]]、[[林森]]、[[徐谦]]、[[许崇智]]、[[邓铿]]、[[戴季陶]]、[[朱执信]]署名。祝贺信中称:“[[黄克强]]先生语余曰:以言南洋爱国之士,吾必以邓君泽如为巨擘。”<ref name=dzr/>
1918年,邓泽如50岁生日时,孙中山亲笔题写“仁者寿”的匾额送给邓泽如。此外,由[[胡汉民]]起草祝贺信,[[廖仲恺]]执笔,[[汪精卫]]、[[陈炯明]]、[[居正]]、[[林森]]、[[徐谦]]、[[许崇智]]、[[邓铿]]、[[戴季陶]]、[[朱执信]]署名。祝贺信中称:“[[黄克强]]先生语余曰:以言南洋爱国之士,吾必以邓君泽如为巨擘。”<ref name=dzr/>


===反对国共合作===
1920年11月底,孙中山在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邓泽如应邀回国,出任内政部矿务局长兼广东矿务处长。<ref name=dzr/>1922年,邓泽如充中国国民党广东支部长。1923年,邓泽如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建设部部长。<ref name=huaxia/>
1920年11月底,孙中山在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邓泽如应邀回国,出任内政部矿务局长兼广东矿务处长。<ref name=dzr/>1922年,邓泽如充中国国民党广东支部长。1923年,邓泽如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建设部部长。<ref name=huaxia/>


1923年冬,在[[十月革命|俄国革命]]影响下,孙中山决定改组中国国民党,派廖仲恺、邓泽如等9人出任临时中央执行委员,负责筹备改组事宜。1924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邓泽如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但邓泽如反对[[第一次国合作|国共合作]]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张继 (中华民国)|张继]]、[[谢持]]同上书孙中山及中国国民中央执行委弹劾[[中国产党]]。<ref name=dzr/>
1923年冬,在[[十月革命|俄国革命]]影响下,孙中山决定改组中国国民党,派廖仲恺、邓泽如等9人出任临时中央执行委员,负责筹备改组事宜。<ref name=dzr/>19231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刚刚发表,邓泽如为首的11人便上书孙山,弹劾共产党,反对。孙中山亲笔驳斥其谬论指出中国国民党改组及联的必要性,告诫这些人“切不可疑神疑鬼”。随后,孙中山发表了《致全体党员书》阐释了联俄联的必要性。<ref name=sohu>[http://news.sohu.com/20050328/n224901070.shtml 孙中山和首次国共合作 积极捍卫首次国共合作,搜狐,2005年03月28日]</ref>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邓泽如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ref name=dzr/>

1924年6月18日,邓泽如违背大会决议,同[[张继 (中华民国)|张继]]、[[谢持]]以中央监察委员的名义,向[[孙中山]]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弹劾书”,弹劾共产党,并要求“从速严重处分”。<ref name=dzr/><ref name=sohu/>

为解决联共引起的各种误解及反对,孙中山于1924年7月初发表《中国国民党关于党务宣言》,重申联共主张,指出:“凡有革命勇决之心,及信仰三民主义者,不问其平日属何派别,本党无不推诚延纳”,并且要求全体中国国民党党员“屏除疑惑”。1924年8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召开,专门讨论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问题,并发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于全体党员之训令》。<ref name=sohu/>


1925年3月起,邓泽如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其间[[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但[[廖仲恺]]直至遇刺身亡也未到任。1925年9月30日,邓泽如辞去财政部部长一职,由[[宋子文]]接任。交接时,国库还剩1076.8元。<ref name=dzr/>
1925年3月起,邓泽如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其间[[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但[[廖仲恺]]直至遇刺身亡也未到任。1925年9月30日,邓泽如辞去财政部部长一职,由[[宋子文]]接任。交接时,国库还剩1076.8元。<ref name=dzr/>


===晚年生活===
后来,邓泽如历任[[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长等职。<ref name=huaxia/>
后来,邓泽如历任[[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长等职。<ref name=huaxia/>


第33行: 第42行:
1934年12月,邓泽如在广州病逝,享年65岁。<ref name=dzr/>
1934年12月,邓泽如在广州病逝,享年65岁。<ref name=dzr/>


===身后之事===
邓泽如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为邓泽如下葬,安葬在广州近郊的下固冈龙眼洞。其墓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龙眼洞一村民的鼓动下,[[红卫兵]]炸开邓泽如墓。墓中仅有一柄手仗、一副眼镜、一副金牙,并无任何财物。当时,有位谭姓村民收起了两块邓泽如的遗骨,葬在他自己祖先的旁边。<ref name=dzr/>
邓泽如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为邓泽如下葬,安葬在广州近郊的下固冈龙眼洞。其墓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龙眼洞一村民的鼓动下,[[红卫兵]]炸开邓泽如墓。墓中仅有一柄手仗、一副眼镜、一副金牙,并无任何财物。当时,有位谭姓村民收起了两块邓泽如的遗骨,葬在他自己祖先的旁边。<ref name=dzr/>



2013年5月22日 (三) 12:03的版本

邓泽如

邓泽如(1869年—1934年12月)原名邓恩,号愚翁,生于广东江门,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1][2]

生平

为革命筹款

1869年,邓泽如生于广东江门。18岁时,作为契约劳工赴马来西亚,最初当橡胶工,后获南洋富商黄陆佑赏识,当账房先生。此后,邓泽如先后在马来西亚开办锡矿、种树胶,开办文具店、杂货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辛亥革命前夕,邓泽如已拥有500余亩橡胶园、多间店铺,是当地华人圈中的要人。[1]

1906年,孙中山致信邓泽如,希望其能为革命捐款。该信由孙中山托汪精卫带到马来西亚的邓泽如家。汪精卫来拜访时,邓泽如正好出门。邓泽如得知消息后,追上汪精卫,捐献了一千多元钱。[1]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邓泽如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挂罗庇朥埠分会长,为起义筹款。[2]

三年后,孙中山亲赴南洋鼓吹革命,并同邓泽如首次会面。1906年以来,孙中山与邓泽如的往来书信共300多封。其中1907年至1911年4月底,孙中山致邓泽如的38封信中,有25封是嘱咐邓泽如捐款。在信的落款处,孙中山自称“弟”。孙中山还曾在信中赞扬邓泽如“热心革命,力任筹饱和之功,必与身临前敌者共垂千古而不朽矣,足见苦见劳力,为国奔驰,钦佩无极也”。[1]

1910年,邓泽如的第一个儿子出生,由黄兴取名为“邓光夏”。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中国同盟会会员胡汉民等赴南洋筹款,但捐款者很少。邓泽如暂时离开了产后患有重病的妻子,在华侨华人中间帮助筹款。经邓泽如游说,马来西亚芙蓉县的一位姓谭的老华侨,将一生购置的所有物业屋宇拍卖,以资助军饷。经各埠华侨支持,邓泽如总共募集到47663元,在支持黄花岗起义的华侨捐款中名列第二位。[1]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在美国的孙中山回国主持政局。途经新加坡时,孙中山约邓泽如登船会晤,孙中山委邓泽如以“广东都督”之职,邓泽如则自称“泽本商人,素无政治军事之学识”,婉言谢绝。此后,邓泽如赴广东恩平翁源等地考察矿务。[1]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邓泽如返回南洋重营旧业。1914年底,孙中山策划讨伐袁世凯,成立中华革命党, 设南洋筹饷局,委任邓泽如为南洋筹饷局委员长,继续负责筹款。[1]

1918年,邓泽如50岁生日时,孙中山亲笔题写“仁者寿”的匾额送给邓泽如。此外,由胡汉民起草祝贺信,廖仲恺执笔,汪精卫陈炯明居正林森徐谦许崇智邓铿戴季陶朱执信署名。祝贺信中称:“黄克强先生语余曰:以言南洋爱国之士,吾必以邓君泽如为巨擘。”[1]

反对国共合作

1920年11月底,孙中山在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邓泽如应邀回国,出任内政部矿务局长兼广东矿务处长。[1]1922年,邓泽如充中国国民党广东支部长。1923年,邓泽如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建设部部长。[2]

1923年冬,在俄国革命影响下,孙中山决定改组中国国民党,派廖仲恺、邓泽如等9人出任临时中央执行委员,负责筹备改组事宜。[1]1923年1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刚刚发表,以邓泽如为首的11人便上书孙中山,弹劾共产党,反对联共。孙中山亲笔驳斥其谬论,指出中国国民党改组及联共的必要性,告诫这些人“切不可疑神疑鬼”。随后,孙中山发表了《致全体党员书》,阐释了联俄联共的必要性。[3]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广州召开,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邓泽如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

1924年6月18日,邓泽如违背大会决议,同张继谢持以中央监察委员的名义,向孙中山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弹劾书”,弹劾共产党,并要求“从速严重处分”。[1][3]

为解决联共引起的各种误解及反对,孙中山于1924年7月初发表《中国国民党关于党务宣言》,重申联共主张,指出:“凡有革命勇决之心,及信仰三民主义者,不问其平日属何派别,本党无不推诚延纳”,并且要求全体中国国民党党员“屏除疑惑”。1924年8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召开,专门讨论维护国共合作问题,并发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于全体党员之训令》。[3]

1925年3月起,邓泽如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其间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但廖仲恺直至遇刺身亡也未到任。1925年9月30日,邓泽如辞去财政部部长一职,由宋子文接任。交接时,国库还剩1076.8元。[1]

晚年生活

后来,邓泽如历任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长等职。[2]

1929年,邓泽如的次子邓光商出生。当时邓泽如已61岁(满60周岁),他手书写下了当时的感受:“自民十六年南京政局变化后,鉴于军人专政,党国日非知,赤手空言之无补……洁身引退从事商业,暇则读书种花。”1931年6月,邓泽如因提出 “弹劾蒋介石”而被南京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开除党籍,同年11月恢复党籍。[1]

邓泽如晚年专心著书,编有 《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孙中山先生二十年来手札》等书。[1]

1934年12月,邓泽如在广州病逝,享年65岁。[1]

身后之事

邓泽如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为邓泽如下葬,安葬在广州近郊的下固冈龙眼洞。其墓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龙眼洞一村民的鼓动下,红卫兵炸开邓泽如墓。墓中仅有一柄手仗、一副眼镜、一副金牙,并无任何财物。当时,有位谭姓村民收起了两块邓泽如的遗骨,葬在他自己祖先的旁边。[1]

2006年,邓光商打听到谭姓村民改葬两块邓泽如遗骨的情况,联系到谭姓村民的后人。2006年底,邓光商率两个儿子赴广州,找到了邓泽如遗骨的葬地。[1]

纪念

邓泽如原名“邓恩”,生前生活过的马来西亚瓜拉庇劳有条“邓恩路”,便是以其名字命名。马来西亚独立之初,政府想废除该路名,遭到当地华人反对,最后该路名获得保留。[1]

家庭

邓泽如共有五个儿子。[1]

  • 长子:邓光夏[1]
  • 次子:邓光商,1956年自天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水利部第一机械部工作,任职23年。1959年,邓光商与一位北京姑娘结婚,这位北京姑娘的父亲是原袁世凯的手下、第七混成旅旅长唐天喜[1]
  • 三子:邓光周,后赴台湾国防医学院读书。后来任台北荣民总医院体格检查科主任,曾专门负责治疗蒋经国的心脏问题。1996年,已患癌症的邓光周与二哥邓光商在台湾久别重逢。1998年邓光周在台北病逝。[1]
  • 四子:邓光武,后在香港生活。[1]
  • 五子:邓光华,出生在邓泽如逝世前一天。后在美国纽约生活。[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