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吳淞口: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21行: 第21行:


===吴淞左导堤(石梗)===
===吴淞左导堤(石梗)===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完工<ref name="吴淞区志石梗"></ref><ref name="百姓文苑吴淞灯塔"></ref>,总造价为202万两[[关平两|关平银]]<ref name="吴淞区志石梗"></ref>。石梗位于[[黄浦江]]河口西岸的终端与[[长江]]南岸接壤处,以吴淞海军码头向外213米与吴淞炮台围墙外152米交点为起点,向外延伸成微弯形,半径2.4公里,全长1395米<ref name="吴淞区志石梗"></ref>。石梗建成后,宣统三年(1911年),又在吴淞口东岸建成长1500米的<ref name="上海港志大事记"></ref>右顺坝<ref name="上海地名志河流"></ref><ref name="晨曦初露铺就通途"></ref>,形成喇叭口,引导潮汐主流冲刷河口浅滩,增大进潮量<ref name="吴淞区志石梗"></ref>,将吴淞外沙暗沙刷深<ref name="吴淞区志石梗"></ref><ref name="晨曦初露铺就通途">[http://www.cjhy.gov.cn/hangyundongtai/zhuanxianggongzuo/2010/2010_01_wenhua/wenhua5/201002/t20100202_146202.html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政府网>航运动态>专项工作>2010>长江航运文化系列>长江航运百年探索>晨曦初露:百年探索进入近代鼎盛期(铺就通途)]</ref>。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完工<ref name="吴淞区志石梗"></ref><ref name="百姓文苑吴淞灯塔"></ref>,总造价为202万两[[关平两|关平银]]<ref name="吴淞区志石梗"></ref>。石梗位于[[黄浦江]]河口西岸的终端与[[长江]]南岸接壤处,以吴淞海军码头向外213米与[[吴淞炮台]]围墙外152米交点为起点,向外延伸成微弯形,半径2.4公里,全长1395米<ref name="吴淞区志石梗"></ref>。石梗建成后,宣统三年(1911年),又在吴淞口东岸建成长1500米的<ref name="上海港志大事记"></ref>右顺坝<ref name="上海地名志河流"></ref><ref name="晨曦初露铺就通途"></ref>,形成喇叭口,引导潮汐主流冲刷河口浅滩,增大进潮量<ref name="吴淞区志石梗"></ref>,将吴淞外沙暗沙刷深<ref name="吴淞区志石梗"></ref><ref name="晨曦初露铺就通途">[http://www.cjhy.gov.cn/hangyundongtai/zhuanxianggongzuo/2010/2010_01_wenhua/wenhua5/201002/t20100202_146202.html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政府网>航运动态>专项工作>2010>长江航运文化系列>长江航运百年探索>晨曦初露:百年探索进入近代鼎盛期(铺就通途)]</ref>。


1957年,对石梗进行局部整修。1958年始,在石梗堤脚边抛泥,在石梗外抛石,以护坡脚。1965年初至1966年底,又对石梗实施沉排护底、抛石护坡、修补堤面等工程,增设石梗灯桩3座<ref name="百姓文苑吴淞灯塔"></ref>。
1957年,对石梗进行局部整修。1958年始,在石梗堤脚边抛泥,在石梗外抛石,以护坡脚。1965年初至1966年底,又对石梗实施沉排护底、抛石护坡、修补堤面等工程,增设石梗灯桩3座<ref name="百姓文苑吴淞灯塔"></ref>。

2015年2月5日 (四) 02:39的版本

从空中鸟瞰吴淞口
吴淞口日出
吴淞水位钟
吴淞口灯塔
吴淞左导堤

吳淞口,为黃浦江長江之口[1],位於中國上海市寶山區吴淞街道浦东新区高桥镇之间[1][2],宽约800米[1],长约1.8公里[2]。宋时原系吴淞江长江之一口,遂名吴淞口[1]。明永乐二年(1404年)开浚范家浜,引黄浦水注入吴淞江从南跄浦口入长江,后南跄浦渐淤,黄浦水流又逐渐扩大,遂循吴淞江故道流至吴淞口入长江,最终成为黄浦江的出口,但仍沿称吴淞口[1]。经历年疏浚,现涨潮时吴淞口航道维护水深为-8米[1][2],一直为上海港船舶进出长江口的咽喉门户[2],轮船由前后引导灯桩引经吴淞口进港航道即可驶入上海港[3]。吳淞口由上海海事局吴淞交通管制中心下属的吴淞海事局管辖[4]

设施

吴淞水位钟

清同治元年(1862年),吴淞口设置指示潮位的标杆,为船只助航[1]。光绪十六年(1890年),上海海关在黄浦江张华浜设置水尺,由人工观测水位,始有潮位纪录。民国元年(1912年)1月,浚浦局在吴淞口炮台湾设立[5][6]岛式[7][8]自记水位站,设有潮球一座,指示水深[5]

民国22年(1933年)和民国32年(1943年)[5],先后装有“圆盘潮汐指示仪”[9],指示潮汐水位变化[5],故水位站亦称吴淞炮台湾潮汐指示仪,具备记录与显示双重功能[9]。“圆盘潮汐指示仪”初期在夜间采用电灯照明,之后改为白色霓虹灯[9]

1962年,拆除白色霓虹灯装上航标灯作为灯桩使用。1981年,水位站受8114号强台风袭击而损毁[9]。1985年,在原水位站东侧10米处重建一座水位站和自动显示的水位钟,并于1986年2月投入使用[5]至今[9]

吴淞口灯塔

清同治四年(1865年),在吴淞口西岸的一座洋式矮屋内点燃油灯指示船只进入吴淞口航道。同治十一年(1872年),始建吴淞灯塔,替代洋式矮屋内的油灯[1][6],为船只导航[10]。宣统二年(1910年),在吴淞左导堤终端设置趸船,晚上点灯作为航标[11][12][13]。民国17年(1928年)7月[12][13],拆除趸船[13],在吴淞左导堤终端设置固定河塘灯桩[11][12],重20余吨,日夜发光[12][13]

1988年,上海海事局对河塘灯桩进行改造重建,改桩身为圆锥形铁筒,并改名为吴淞口灯塔[13]。1999年12月29日,改造重建吴淞口灯塔。桩身为白色圆柱形钢筋混凝土,塔高20.1米,灯高17.4米,射程达13海里,闪白5秒一次,装有雷达应答器,无人值守[11][13]

吴淞左导堤(石梗)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完工[12][13],总造价为202万两关平银[12]。石梗位于黄浦江河口西岸的终端与长江南岸接壤处,以吴淞海军码头向外213米与吴淞炮台围墙外152米交点为起点,向外延伸成微弯形,半径2.4公里,全长1395米[12]。石梗建成后,宣统三年(1911年),又在吴淞口东岸建成长1500米的[6]右顺坝[2][14],形成喇叭口,引导潮汐主流冲刷河口浅滩,增大进潮量[12],将吴淞外沙暗沙刷深[12][14]

1957年,对石梗进行局部整修。1958年始,在石梗堤脚边抛泥,在石梗外抛石,以护坡脚。1965年初至1966年底,又对石梗实施沉排护底、抛石护坡、修补堤面等工程,增设石梗灯桩3座[13]

相關历史事件

参见条目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吴淞区志》>>第一篇 地理建置>>一、地理>>吴淞口
  2. ^ 2.0 2.1 2.2 2.3 2.4 《上海地名志》>>第一篇 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第一章 海、河、湖>>第二节 河流
  3. ^ 《上海港志》>>第一篇 港口设施设备>>第一章 港区>>第四节 航道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吴淞海事局官网>关于我们>上海吴淞海事局简介
  5. ^ 5.0 5.1 5.2 5.3 5.4 《吴淞区志》>>第一篇 地理建置>>一、地理>>潮汐
  6. ^ 6.0 6.1 6.2 《上海港志》>>大事记
  7. ^ 《上海水利志》>>第八编 技术基础工作>>第一章 水文>>第一节 水文测验
  8. ^ 《上海水利志》>>大事记
  9. ^ 9.0 9.1 9.2 9.3 9.4 中国交通新闻网>>水运>>穿越历史烟云 回眸百年水文
  10. ^ 《吴淞区志》>>大事记
  11. ^ 11.0 11.1 11.2 航标助航网·航标文化·长江口的明灯上海港的门户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吴淞区志>>第一篇 地理建置>>一、地理>>石梗(吴淞左导堤)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官网>>百姓文苑>>长江口的明灯:吴淞灯塔
  14. ^ 14.0 14.1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政府网>航运动态>专项工作>2010>长江航运文化系列>长江航运百年探索>晨曦初露:百年探索进入近代鼎盛期(铺就通途)
  15. ^ 《上海气象志》>>大事记
  16. ^ 《上海救捞志》>>大事记
  17. ^ 新华网>>军事频道>>中外军史>>历史上的今天:重庆”号巡洋舰举行起义
  18. ^ 新华网>>图片>>史海钩沉>>历史上的2月25日 上海吴淞口起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