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兗州 (南朝):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Evawen移动页面南兗州南兗州 (南朝)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南兖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兖州''',中国古代的[[州]]。

* [[东晋]][[晋元帝]][[侨置]][[兖州 (古代)|兖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晋明帝]]移治广陵县(今[[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后来在[[盱眙县]]、山阳县、[[下邳县]]、[[淮阴县]]设治所。东晋末年定治广陵县。[[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名南兖州。南朝宋[[元嘉 (刘宋)|元嘉]]八年(431年)移治广陵县,割[[长江]]、[[淮河]]之间为界,相当于今天[[江苏省]]江淮之间地区和[[安徽省]][[凤阳县]]、[[天长市]]等地区
* [[东晋]][[晋元帝]][[侨置]][[兖州 (古代)|兖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晋明帝]]移治广陵县(今[[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后来在[[盱眙县]]、山阳县、[[下邳县]]、[[淮阴县]]设治所。东晋末年定治广陵县。
*[[北齐]]改为[[东广州]],[[南朝陈]]太建年间复为'''南兖州'''。[[北周]]大象年间复为东广州,又改为吴州。阮胜之撰《南兖州记》。《[[新唐书]]·艺文志》二地理类著阮敍之撰,一卷。记南北朝南兖州(相当于今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及安徽凤阳、天长市等地区)地理。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名'''南兖州'''。南朝宋[[元嘉 (刘宋)|元嘉]]八年(431年)移治广陵县,割[[长江]]、[[淮河]]之间为界,改南兖为实州,分江而治,南兖州割江淮为境,治广陵(扬州市区),南兖州领广陵、海陵、山阳、盱眙(治所今盱眙县东北)、秦(治所今六合县北)、[[南沛郡|南沛]](治所今[[安徽省]][[天长市]][[石梁镇]])、新平(治所今海安县)、北淮阳(治所今宿迁县东南)、北济阴(治所当在今扬州境内)、北下邳(治所当在今江苏省境内)、东莞(治所当在今江苏省境内)11郡。相当于今天[[江苏省]]江淮之间地区和[[安徽省]][[天长市]]等地区。
*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治涡阳城(今安徽[[蒙城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蒙城、颍上以东,蕲县集西南安徽蒙城、凤台二县及[[怀远县]]西北郊地区。[[景明]]年间废除。
*[[北齐]]改为[[东广州]],[[南朝陈]]太建年间复为'''南兖州'''。[[北周]]大象年间复为东广州,又改为[[吴州]]。阮胜之撰《南兖州记》。《[[新唐书]]·艺文志》二地理类著阮敍之撰,一卷。记南北朝南兖州(相当于今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及安徽天长市等地区)地理。
*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治所在小黄县(今安徽[[毫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鹿邑]]、[[睢县]]以东,安徽[[涡阳]]西北的涡河及西淝河流域。[[南朝梁]][[中大通]]四年(532年)改为谯州(又名南谯州)。北魏复改南兖州。北周改为亳州。《[[魏书]]·地形志》记载“南兖州:〔正光中置。治谯城〕。领郡七:(陈留郡、梁郡、下蔡郡、谯郡、北梁郡、沛郡、马头郡)。县21。户37130,口115539。”
*[[隋文帝]][[开皇]]三年九年(589),改[[吴州]]为[[扬州]],置[[扬州总管府]]。仍治[[广陵]]。
[[大业]]三年(607),改扬州为[[江都郡]],治[[江阳县]](开皇十八年广陵县改称[[邗江]],炀帝大业元年称江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2017年6月4日 (日) 20:54的版本

南兖州,中国古代的

大业三年(607),改扬州为江都郡,治江阳县(开皇十八年广陵县改称邗江,炀帝大业元年称江阳)。

参考文献

  •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