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梁州 (古代):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Antigng-bot留言 | 贡献
bot: remove useless unreferenced, blpunsourced, nofootnotes template
JNO1留言 | 贡献
調整格式、排版
第24行: 第24行:


*[[梁州 (东魏)]],[[东魏]][[天平 (东魏)|天平]]初置,治大梁城(今[[河南]][[开封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和[[太康县|太康]]、[[杞县]]、[[尉氏]]、[[兰考]]、[[封丘]]等县地。[[北周]][[周宣帝|宣帝]]改为[[汴州]]。
*[[梁州 (东魏)]],[[东魏]][[天平 (东魏)|天平]]初置,治大梁城(今[[河南]][[开封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和[[太康县|太康]]、[[杞县]]、[[尉氏]]、[[兰考]]、[[封丘]]等县地。[[北周]][[周宣帝|宣帝]]改为[[汴州]]。



{{中国九州}}
{{中国九州}}


[[Category:中国九州]]
[[Category:中国九州]]
== 注釋 ==

2017年9月10日 (日) 04:10的版本

梁州,中国古代的九州之一。《尚书·禹贡》云“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潛既道。”《華陽國志·巴志》云「昔在唐堯,洪水滔天。鯀功無成,聖禹嗣興,導江疏河,百川蠲修;封殖天下,因古九囿以置九州。仰稟參伐,俯壤華陽,黑水、江、漢為梁州。...及武王克商,並徐合青,省梁合雍,而職方氏猶掌其地,辨其土壤,甄其貫利,迄於秦帝。漢興,高祖藉之成業。武帝開拓疆壤,乃改雍曰涼,革梁曰益。故巴、漢、庸、蜀屬益州。」可見梁州范圍廣巴、蜀及漢中。

作為九州之一的梁州

漢代

益州即是九州中的梁州。

晉代

  • 梁州:梁州、益州、寧州[4]

隋代

據《隋書卷二十九·志二十四·地理上》[5]所載的梁州州域如下:

  • 梁州:漢川郡、西城郡、房陵郡、清化郡、通川郡、宕渠郡、漢陽郡、臨洮郡、宕昌郡、武都郡、同昌郡、河池郡、順政郡、義城郡、平武郡、汶山郡、普安郡、金山郡、新城郡、巴西郡、遂寧郡、涪陵郡、巴郡、巴東郡、蜀郡、臨邛郡、眉山郡、隆山郡、資陽郡、瀘川郡、犍為郡、越巂郡、牂柯郡、黔安郡。

作為行政区划的梁州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移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留坝佛坪等县以南,西乡镇巴重庆市巫溪奉节忠县酉阳等县以西,四川省青川江油中江遂宁,重庆市璧山永川等市县以东,及贵州省桐梓道真正安等县地。其后屡有迁徙,先后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北汉水北岸)、苞中县(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大钟寺)、城固县(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等。
南朝宋元嘉十一年(434年)仍还治南郑县。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废。
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辖境相当今陕西省汉中、城固、南郑、勉县等市县及宁强县北部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汉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梁州,兴元元年(784年)改置兴元府


注釋

  1. ^ 揚雄《十二州箴·益州牧箴》「巖巖岷山,古曰梁州。」
  2. ^ 揚雄《蜀都賦》「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渟臯彌望,郁乎青蔥,沃壄千里。」
  3. ^ 《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至武帝...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並夏、周之制,改雍曰涼,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4. ^ 《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梁州,案《禹貢》華陽黑水之地,舜置十二牧,則其一也。............益州,案《禹貢》及舜十二牧俱為梁州之域,周合梁於雍,則又為雍州之地。《春秋元命包》云:『參伐流為益州,益之為言阨也。』言其所在之地險阨也,亦曰疆壤益大,故以名焉。始秦惠王滅蜀,置郡,以張若為蜀守。及始皇置三十六郡,蜀郡之名不改。漢初有漢中、巴蜀。高祖六年,分蜀置廣漢,凡為四郡;武帝開西南夷,更置犍為、牂柯、越巂、益州四郡,凡八郡,遂置益州統焉,益州始此也。............寧州,於漢魏為益州之域。........」
  5. ^ 隋書卷二十九·志二十四·地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