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毕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Eliot留言 | 贡献2013年12月19日 (四) 05:23 →‎生平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畢沅
大清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湖廣總督
爵位 世襲二等輕車都尉
籍貫 江蘇省鎮洋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纕蘅,号秋帆,自號靈巖山人
出生 雍正八年(1730年
江蘇省鎮洋縣
逝世 嘉慶二年(1797年
湖南省辰州
出身
  • 乾隆二十五年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狀元
著作
  • 《續資治通鑑》
  • 《靈巖山人文集》
  • 《靈巖山人詩集》

畢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號秋帆江蘇鎮洋縣(今太倉市)人。自號靈巖山人。清朝狀元、學者、政治人物。

生平

畢沅幼年失父,由母親張藻養育成人,深受其母的熏陶。後至蘇州靈岩山,拜沈德潜從學。乾隆十八年(1753年),顺天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入值军机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翰林院侍讀。歷升左春坊左庶子,改甘肅鞏秦階道、安肅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摆陕西按察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擢陕西布政使。歷任陝西、甘肅、河南巡撫等,官至湖廣總督

畢沅本人好學不倦,為官時仍主持编纂《续资治通鉴》,並資助周震荣章學誠编撰《史籍考》,毕沅還亲校宋敏求《长安志》,重刻《三辅黄图》。在陕西又著有《关中金石记》,在河南著《中州金石记》,在湖北总督任聘用严观著《湖北金石诗》,在山东与阮元合著《山左金石志》。

晚年築館於灵岩山,腹地有三十亩,内有“御书楼”、“九曲廊”、“澄怀观”、“画船云壑”、“砚石山房”、“张太夫人祠”等,費時五年乃成。乾隆六十年,授湖广总督,湖南石三保造反,赴常德荆州督饷。嘉庆元年,枝江(今属湖北)人聂人杰等起義,毕沅自辰州(州治今湖南沅陵)赶赴枝江鎮壓,攻克当阳,擒获石三保、吴半生吴八月等人,赴湖南镇抚。嘉慶二年(1797年)六月,手足麻木不仁,帝赐活络丸,七月,病逝于湖南辰州大营,归葬于灵岩山的东北麓。诏赠太子太保,未加谥号。嘉慶四年(1799年)朝廷追究鎮壓白蓮教不力,又任內因胡齊侖任意侵貪、克扣軍需,死後被削奪世職,抄沒家產。

成就

畢沅治學甚廣,遍及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作《續資治通鑑》二百二十卷,以宋、遼、金、元四朝之“正史”為經,將《資治通鑑續編》、《宋元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編》、《資治通鑑後編》等史料重新修訂,歷時二十年始成。據其門下洪亮吉記載,畢沅生平最愛禮賢下士,“畢沅愛才尤篤,人有一技之長,必馳幣聘請,唯恐其不來,來則厚資給之。”(《更生斋集文甲集》),著名學者章學誠孫星衍汪中段玉裁等皆入幕門下。有《靈巖山人文集》傳世。

佚事

  • 傳聞畢沅好男色,與名李桂官交好,趙翼袁枚均有詩歌描述李桂官與畢沅之間的情感[1]:趙翼作《李郎曲》,而袁枚為李桂官的《勸畢公習字》一文作序時也寫了長歌。
  • 毕沅幼年失父,全靠母亲张藻培育成人。张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才女,著有《培远堂集》。毕沅就任陕西任巡抚,张藻作54句270言《训子诗》,期望他“不负平生学,弗存温饱志;上酬高厚恩,下为家门庇”。张藻病故后,乾隆皇帝親題御赐“经训克家”四字褒扬。毕沅特将室名称作“经训堂”,诗文集名为《经训堂集》。

注釋

  1. ^ 趙翼《檐曝雜記·卷二·梨園色藝》:「京師梨園中有色藝者,士大夫往往與相狎。庚午辛未間,慶成班有方俊官,頗韶靚,為吾鄉莊本淳(即莊培因舍人所昵。本淳旋得大魁。後寶和班有李桂官者,亦波峭可喜。畢秋帆舍人狎之,亦得修撰。故方、李皆有『狀元夫人』之目。」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