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身份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61.18.237.92留言2015年2月28日 (六) 14:40 →‎第二代智能身份證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HONG KONG PERMANENT IDENTITY CARD
证件类型居民身份證
用途作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出入境用途、到圖書館借書等等……
签发对象香港永久性居民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正面(2003年版)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背面(2003年版)

香港身份證(英語:Hong Kong Identity Card)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簽發,為香港居民的主要身份證明文件。《香港法例》第177章《人事登記條例》規定,凡年滿11歲或在香港逗留多於180天人士,必須於年滿11歲後或抵港30天內登記領取身份證。每張香港身份證均有持證人的姓名及出生日期等個人資料,並把持證人的黑白照片印在證上。在姓名一欄下面,亦印有中文電碼,以方便政府或機構作輸入姓名之用。

名稱

香港身份證之中文名稱曾經惹起爭論,《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採用「身份證」[1],《人事登記條例》則採用「身分證」[2]。不過,香港政府英國殖民地時代已經採用「身份證」為中文名稱,而立法會亦通過繼續使用“身份證”為中文名稱,香港文字研究者容若亦認為「份」為正字。因此,1991年香港政府計劃將「身份」復古為「身分」的時候,容若與陸離等等人士大力反對。因而惹起支持「份」和「分」的不同人士展開辯論,最後香港政府維持原有寫法。此外,“證”字乃正體字,亦為官方寫法,而非繁體字“証”字。

歷史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內文有「至九龍向通新安陸路,中國官民照常行走」

香港淪陷時期起用

香港的身份證制度是其中一項沿襲香港淪陷期間的日本人政策。日本人為了方便管理及監控香港人口,於是勒令全香港市民均需要領取身份證。例如,市民要領取由日本皇軍配給的米糧時,就必須出示身份證、軍票以及糧油證等才可以獲取。

推出人手書寫身份證

1949年以前,香港政府無限制中國大陸人中國大陸移居香港。一般人皆可以隨意往來香港與中國大陸兩地,香港亦沒有對中國籍居民進行人事登記。1949年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後,大量中國大陸人湧入香港。為了控制香港人口,香港政府開始實行邊境管制,限制中國大陸人入境,並且開始登記香港居民及發出身份證。首次登記於1949年展開,當時發出的身份證只是一張以人手填上資料的紙張。

1960年6月1日起,香港政府發出第二代身份證,身份證上包括持證人的指模及頭像,資料以打字機填上,並且經過過膠處理。男性的身份證為白色底、藍色印刷,女性的則為白色底、紅色印刷。1973年11月,香港政府發出第三代身份證,身份證上原有的指模取消,而且不再以顏色區分性別。兩代身份證上均蓋有簽發印章,以綠色代表居留在香港不足7年的居民,黑色代表永久居民。故此,當時的香港新移民被稱呼為「綠印客」。

香港早期並無法例規定香港居民必須攜帶身份證外出,為了阻止香港偷渡潮的問題,香港政府於1980年10月23日起實施即捕即解政策,規定所有年滿18歲的香港居民必須在公眾地方攜帶身份證。

第一代電腦身份證(1983年版)
第二代電腦身份證(1987年版)

推出電腦身份證

1983年3月,人民入境事務處推出第一代電腦身份證,比較舊證加強防偽措施,並且透過電腦系統令出入境程序簡化。1987年6月1日,人民入境事務處推出第二代電腦身份證,設計與上一代幾乎相同,主要分別是身份證背面上移除了香港紋章,方便在香港回歸後繼續使用。

推出智能身份證

2003年,入境事務處分階段為香港居民簽發智能身份證,於2003年6月23日開始為遺失或者損毀了身份證的持證人、年滿11歲或18歲的換領兒童及成人身份證的人士簽發智能身份證。同年8月18日起,全香港居民按照其出生年份分階段換領智能身份證,入境事務處在全香港特別設立9間智能身份證中心供予市民換證,換領計劃於2007年3月31日結束,而為換領計劃而特別設立的智能身份證中心亦於同年5月19日起關閉。所有1968年及1969年出生的香港居民為首批換領成人身份證的受惠者,部分1985年及1992年出生的香港居民更分別成為是次直接領取首批成人身份證和首批兒童身份證的受惠者。

2008年7月14日,入境事務處宣佈第二代電腦身份證於2008年11月30日起全部失效。惟因為身在外地而無法換證的香港居民,舊有的香港身份證仍然有效,惟有關人士回來香港後30日內必須前往入境事務處轄下的人事登記處更換身份證[3]

推出新一代智能身份證

2013年5月,入境事務處表示正在計劃研究智能身份證系統,檢視是否存有不足之處,及是否需要引入更為先進的技術,以提升智能身份證的物料質素、智能卡晶片的保密性、防偽及生物特徵技術等[4]

2014年1月月初,入境事務處宣佈將會推出新一代智能身份證系統,於2018年5月起以4年時間為全香港居民(預計為880萬個申請)更換身份證,涉及開支逾29億港元。新一代智能身份證將會最新穎的防偽特徵;採用新一代的灰階激光技術以及新一代的聚碳酸不碎膠,因而更耐用及印刷效果更佳,方便識別;將會採用保安程度更高以及更大容量晶片,能夠透過接觸與非接觸方式讀取;引入無線傳輸技術,需要透過光學閱讀解密後才能夠啟動,並且限制於兩厘米距離內才可以使用;持證者於未來通過e道可以縮短1/3時間至僅需要8秒[5]。對於外界擔心執法機構或者不法之徒能夠遙距讀取智能身份證之資料,保安局於2015年1月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提交補充文件重申,智能身份證之晶片只支援約10厘米範圍內的通訊,並且必須通過雙重認證──智能身份證需要被放置在被認可的閱讀器上讀取鑰匙文字串及產生第一條加密密匙後,經由智能身份證之晶片認證,再建立晶片和閱讀器之間的實時及專用加密通訊通道,此時閱讀器才會提交第二條加密密匙,而且認證成功後才能夠開啟加密資料,作出傳送。由於智能身份證本身無電池運作,故此在無電源下,晶片根本無法自行傳送訊號,資料亦不能夠在無持證人的同意下遭人隔空讀取;因此外界所指擔憂並不可能存在[6]

種類

香港身份證共分為兩類,分別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香港居民身份證」。未滿18歲人士所領取的身份證,亦稱為兒童身份證,而年滿18歲人士需於18歲生日後的30天內,更換成人身份證。

File:Temphkid1.jpg
香港的臨時身份證(正面)

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是入境處簽發給擁有香港居留權人士的身份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俗稱「三粒(顆)星」,因他們所持有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上,註有「***」的標記而得名。其實,該標記的意思與持證人是否擁有香港居留權無直接關係,只代表持證人年齡為18歲或以上,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然而在1983年至1987年間發出的第一代電腦身份證,「三粒(顆)星」的標記(18歲或以上)或「一粒(顆)星」的標記(11至17歲)確是表示持證人擁有香港居留權)。香港永久性居民於出入香港邊境時,只需出示身分證,亦不需要填寫「出入境申報表」即可過關。在香港法例第115章《入境條例》第2A條中,規定香港永久性居民在不抵觸第2AA(2)條的條文下,具有以下權利:

  1. 在香港入境;
  2. 不會被施加任何逗留在香港的條件,而任何向他施加的逗留條件,均屬無效;
  3. 不得向他發出遞解離境令;
  4. 不得向他發出遣送離境令。

如果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持有人因需要更換新證或因丟失舊證而要補領,在新證未發出前入境處會發出「申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收據」。此收據具臨時身份證的功能,但不可作出入境之用。出入境時必須持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或有效旅遊證件(例如: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等)

沒有居留權的居民身份證

香港居民身份證是入境處簽發給沒有香港居留權人士的身份證。

智能身份證

智能身份證的尺寸為85.60 × 53.98毫米,即ISO 7810ID-1標準,與不少銀行卡相同。智能身份證上有一塊晶片儲存持證人士的個人資料,包括持證人指紋及電子證書等。除了可以作一般出入境及身分認證用途外,還可以用作網上電子證書、香港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證。政府曾經計劃於2007年將香港駕駛執照資料兼備於智能身份證的晶片內,但由是於實際運作上有缺點,例如香港市民及海外機構難以查閱晶片內資料、被吊銷駕駛執照者需重發身份證等,因此有關計劃被擱置[7]。持有智能身份證的香港居民,可以使用香港各出入境口岸的e-道自助過關,節省等候時間。

智能身份證及換證計劃,由研究發展至推廣,總共耗資逾7億港元[8]

第二代智能身份證

隨著入境事務處簽發首批智能身份證至2013年踏進第10年,入境事務處正在對智能身份證的使用進行全面檢討,研究在將來更換第二代智能身份證時,加大晶片容量,預留空間加入更高解像度及可以用作容貌辨識的持證人相片,作為指模以外的另一項生物特徵。由於智能身份證的防偽特徵從來未有被破解過,而換證則需要全民參與,又涉及在全香港尋覓地點作為換證中心,入境事務處會審視換證的必要性,相信換證計劃最快要待2018年第二季才會進行。[9]

身份證上符號的意思

在香港身份證上,出生日期項目之下,會印有一串符號及英文字母及數字(例如***AZ)

第一及第二代電腦身份證

符號 註解
*** 持證人年齡為18歲或以上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
* 持證人年齡為11歲至17歲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
A 持證人擁有香港居留權
C 持證人登記領證時在香港的居留受到(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的限制
F 持證人的性別是女性
H1 身份證發出的辦事處代號
L 持證人曾遺失身份證,L1表示遺失一次,L2表示遺失二次,如此類推
M 持證人的性別是男性
N 持證人所報的姓名自首次登記以後,曾作出更改
O 持證人報稱在香港、澳門、台灣及中國以外其他地區或國家出生(包括英國
K1, K2 身份證發出的辦事處代號
P1 身份證發出的辦事處代號
R 持證人擁有香港入境權
S1, S2 身份證發出的辦事處代號
U 持證人登記領證時在香港的居留不受(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的限制
V1 身份證發出的辦事處代號
W 持證人報稱在澳門地區出生
X 持證人報稱在中國出生
Y 持證人所報的出生日期已由(人民)入境事務處與其出生證明書或護照核對
Z 持證人報稱在香港出生

智能身份證[10]

符號 註解
*** 持證人年齡為18歲或以上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
* 持證人年齡為11歲至17歲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
A 持證人擁有香港居留權
B 持證人所報稱的出生日期或地點自首次登記以後,曾作出更改
C 持證人登記領證時在香港的居留受到入境事務處處長的限制
N 持證人所報的姓名自首次登記以後,曾作出更改
O 持證人報稱在香港、澳門及中國以外其他地區或國家出生
R 持證人擁有香港入境權
U 持證人登記領證時在香港的居留不受入境事務處處長的限制
W 持證人報稱在澳門地區出生
X 持證人報稱在中國出生
Z 持證人報稱在香港出生

拾獲與遺失

如撿獲他人身分證,應繳交到鄰近的警署或是人事登記處。任何人士如無合理解釋,而持有已向人事登記處報失的身份證,即屬違法,最高可被判罰款港幣一萬及監禁一年。任何人士遺失香港身份證,須在十四日內親身往任何一間人事登記辦事處申請補領新證。倘若尋回已報失身份證,市民須盡快把該證交回人事登記處注銷。

「埠際護照」

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持有人,不論其國籍,可單憑身份證到訪澳門,逗留365天為限,並可使用其香港身份證在澳門開設銀行戶口、辦理臨時駕駛執照、開辦公司機構、入學、置業、註冊結婚、申請投資居留、申請工作簽證等,作用與一般護照無異,是一張名符其實的「港澳埠際護照」。

榮譽

  • 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電子政府與社會項目大獎(2004)[11]

參見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基本法》相關文件. 2012-07-13 [2013-03-02]. 
  2. ^ 《人事登記條例》. [2013-03-02]. 
  3. ^ 最後一批舊身份證快將失效. 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 [2008-07-14] (中文(繁體)). 
  4. ^ 入境處正檢討智能身份證防偽技術
  5. ^ 新身份證「兩道門」防隔空洩密 《東方日後》 2014年1月7日
  6. ^ 2018年新身份證 八秒過e道 《東方日報》 2015年1月30日
  7. ^ 立法會七題:智能身份證功能 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稿,2008年7月2日
  8. ^ 簽發千萬張 耗款逾七億 《東方日報》 2012年9月17日
  9. ^ 第二代智能證 可辨容貌 《東方日報》 2012年9月17日
  10. ^ 智能身份證正面所載資料
  11. ^ 「入境處憑電子護照奪APICTA四連冠」《e-zone》第490期,頁12,2008年1月3日

书籍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