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柘城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ennisleey留言 | 贡献2017年1月14日 (六) 19:35 →‎首段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柘城县「柘」,拼音zhè)位于中国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商丘市。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万亩,总人口92.8万人。柘城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睢阳区西南部,北与宁陵县、睢县相连,南与鹿邑县接壤,西与太康县相邻。截至2014年底,柘城全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辖柘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22个乡镇、办事处、515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为69.51万人。[1] 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于柘城;夏朝时,柘城称“株野”;商朝时名“秋地”;西周时期为“三恪”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战国时大部分属楚国。秦朝时开始置县,以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自古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至隋朝时定名为“柘城”,至今已有2230多年的县治历史,这里是华夏朱氏、胡氏、陈氏宗亲发祥的根脉。境内有炎帝朱襄氏陵、柘城故城、夏姬墓、中原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等文物古迹。县城中的容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2] 柘城交通便利,八条省道呈“米”字形遍布境内,全县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级主干道为主,县乡道和村村通为辅,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东起柘城的通柘煤田为河南省最大煤田。[3] 柘城县金刚石微分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被誉为中国金刚石微粉之乡。[4] 2015年,柘城县城关镇位居河南全省百强乡镇第59位。

行政

辖21个乡镇:城关镇、起台镇、邵园、张桥、梁庄、陈青集、洪恩、老王集、大仵、胡襄、远襄、牛城、马集、慈圣、惠济、伯岗、岗王、申桥、李原、安平、皇集。共有494个行政村。

历史

柘城历史悠久,文绪锦长。上古之世即为朱襄氏故居。夏称“株野”,商称“秋地”。至秦乃筑城置县,以邑有柘沟环流,乃称“柘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更名为“柘城县”(“柘”在当地的方言中有“下陷”的意思,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段很悲戚的传说)。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旧城圯于大水,一城锦乡,没于泽国,即今日“北旧湖”。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城池南迁,以迄于今。

吕氏春秋-古乐 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采阴气,以定群生。"

经济

柘城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盛产三樱椒、棉花、烟叶、小麦、玉米、大蒜、花生、林木和畜产品,是中国三樱椒之乡,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和棉花出口创汇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秸秆养牛示范县、优质板山羊皮出口创汇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泡桐生产基地县。洁白柔韧的柘丝,清脆无渣的胡芹,不翘不裂的泡桐,汁浓味醇的大蒜,香辣可口的三樱椒,醇香松嫩的酥制腐乳,历史名酒王贡酒,中华老字号老君堂中药,等特产享誉盛名。

2006年5月,河南省地矿第11地质队在商丘市发现了3处煤层,其中在柘城发现的煤层预获煤资源量为12.43亿吨,为特大型煤田,若在此建成两座年产量为400万吨的煤矿,可以持续开发100年。该煤田都是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炼焦用煤,煤层分布面积218平方公里,煤炭远景资源量12.43亿吨。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