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劉育東

劉育東

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博士、麻省理工學院共同博士研究,亞洲大學講座教授,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創所教授。曾任哈佛、奧斯陸、智利、以色列與北大之客座教授,以及亞洲大學副校長,並擔任亞洲電腦輔助建築設計學會理事長。研究論文發表於國際ISI期刊、學術專書由Birk-hauser出版,曾獲2003年第一屆歐洲建築學術論文「派粹維克獎」,並受邀為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館國際評論。
2007年受邀主持台灣首次十國二十位建築師之「下代基因」集體創作,由A+U雜誌發表為2008年6月全本專輯、並受邀參加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08年應大師Peter Cook與伊東豊雄邀請,參展台灣首度受邀之「歐亞建築新潮流2008-2010巡迴展」。

  • 人工智慧與智慧醫療

    人工智慧與智慧醫療

    2003年大眾化的一項商品 —— 電動車,除了以電池為動力外,也運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多種智慧裝置,不但讓AI被世人琅琅上口,也讓資訊科學各個熱門領域中枯坐了48年冷板凳的AI,終於揚眉吐氣。目前各車廠紛紛推出綠能車,因電池技術已非常成熟,再加上減少

    2023-01-19
  • 充電樁布建是政府的責任

    充電樁布建是政府的責任

    全球碳排放量激增,氣候異常已是人人皆知、甚至親身遭遇的課題。各國的對策也紛紛出籠,減碳排放、獎勵綠能、增設碳稅等等,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則務必要推動綠能車。因此,德國率先宣布2030年不再生產燃油車,歐洲各國和日本也跟進,大家就等著科技大國──美國,到底提出什麼方案。 眾所周知,美國選舉向來受

    2022-10-25
  • 手機壞了的那二天

    手機壞了的那二天

    假如把人類歷史以「個人電腦」來劃分,發明前,大家沒有個人的桌上電腦,也沒有可外出的筆電,那個時代,台灣經濟條件尚差,不能出國觀光也沒護照,出門在外,最怕的是「鑰匙掉了」「錢包掉了」「信用卡掉了」。在我高二那年看到一則新聞,說台灣已能自行生產與歐美同步的「個人電腦」,1981年宏碁公司推出的小教授一號

    2022-07-28
  • 烏石港的夢想與挑戰

    烏石港的夢想與挑戰

    去年東京奧運在全球疫情嚴峻下展開,台灣獲得有史以來的最佳成績。許多民眾盯著電視,為舉重選手郭婞淳喝采,為羽球男子雙打李洋、王齊麟讚嘆,為柔道選手楊勇緯加油,更在媒體大量關注下,全國為羽球明星戴資穎屏息、緊張、歡呼。這些奪牌選手以及更多無法奪牌的選手,都歷經長期的磨練而不放棄,從小下定志向要挑戰世界之

    2022-04-28
  • 綠能時代創新,除了跟進更要領先

    綠能時代創新,除了跟進更要領先

    如果各位跟我一樣是五年級生,一定也有一樣的困擾。家中整面牆的紙本書籍,想捐給大學圖書館以便讓更多學生閱讀,這幾年得到的答覆經常是「我們紙本圖書已足夠,不需再接受捐贈,但電子書十分歡迎」。家中也有許多當年不只用租的,而是專門購買的經典電影錄影帶珍藏,除了早已沒有錄放影機可以播放外,甚至也根本沒有地方可

    2022-01-25
  • 疫情下的智慧城市

    疫情下的智慧城市

    自從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後,「智慧城市」馬上成為世界大城市重要的指標和口號,需要選票支持的總統和市長,更是卯足全力將「智慧城市」擴散到人民需要的各個層面,例如智慧建築、智慧經濟、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大方向,甚至發展到非常基礎的日常設施,例如智慧

    2021-10-28
  • 苦等25年的台灣啤酒

    苦等25年的台灣啤酒

    25年前雖然不太遙遠,但只要回想幾件日常生活產品,就覺得是上一個世代。25年前手機還不普及,很大很重一台,功能只有發話收話。25年前電視還不是平板螢幕,厚重的一台占據不小空間,如果要接錄影機,線路的複雜繁瑣,需要家中或鄰居「對電路有概念」的人才能接通操作,否則必須請專業人員到家中安裝。25年後的手機

    2021-07-28
  • 再次顛覆城市的充電樁

    再次顛覆城市的充電樁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世紀前的都市是什麼樣子?在城市變遷的理論中,2000年來人類城市最快卻最大的變化,大約1900年在發生,由於工業革命的具體成果,高樓開始林立,汽車開始上街。高樓和汽車這二件當時時髦的新產品,其實讓城市很頭痛。先看高樓,同一塊大小的基地,蓋20層樓比原有蓋的二層建築,增加至少10倍

    2021-04-27
  • 西亞看阿布達比,東亞看台中

    西亞看阿布達比,東亞看台中

    大家到歐美旅行,一定看大教堂、市政廳、廣場等文化遺產,但隨著出國次數增多,也開始尋找前衛的當代建築,甚至每到一座城市,就會搜尋建築大師的作品。由於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公認的建築界諾貝爾獎,所以,一座城市擁有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的作品數量,經常代表這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