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過度依賴美元 東盟貿易結算本幣化前路如何?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東盟成員國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抵禦風險能力等差異巨大,不同國家對美元的依賴程度也不盡相同。相關國家擬在減少對美元等國際主要貨幣依賴的同時,並沒有考慮逐漸徹底放棄美元而奔向其他貨幣,分散風險是主要動機。

在2023年3月的東盟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上,東盟各成員國同意在本地區加強本地貨幣使用,以減少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對當前國際主要貨幣如美元的依賴。2023年5月,東盟10國在領導人峰會期間,發表了關於推進區域內支付互聯互通和促進本幣交易的集體宣言。

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東南亞超過80%的出口貿易都以美元計價,美元貨幣政策的任何轉變,都會引起東南亞經濟的強烈波動。因此,東盟希望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更多使用本幣,以保障金融與經濟穩定,減少西方高通貨膨脹等問題的溢出效應對地區造成衝擊,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減少跨境貿易帶來的外匯風險,東盟貿易本幣化的其他戰略考量,包括促進東盟區域內的貿易與投資往來,建立和加強區域產業價值鏈;東盟成員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美國貨幣政策搖擺等所帶來的衝擊和風險;還有能夠避免過度依賴美元的政治風險,這是美國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帶來的教訓。

圖為東盟(ASEAN)及日本領袖2023年12月17日在東京出席東盟與日本建立友好關係50周年紀念峰會(Reuters)

本幣化不是完全「去美元化」

東盟成員國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抵禦風險能力等差異巨大,不同國家對美元的依賴程度也不盡相同。相關國家擬在減少對美元等國際主要貨幣依賴的同時,並沒有考慮逐漸徹底放棄美元而奔向其他貨幣,分散風險是主要動機。

客觀而言,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東盟也不可能放棄美元。

首先,美國經濟總量目前依然是世界第一,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的25%,在全球進行的貿易和投資活動,大多數國家優先認可和使用的貨幣仍是美元。

其次,美元仍是國際貿易和金融中佔主導地位的發票和工具貨幣。使用美元的優勢包括穩定的價值、被認可的美國經濟實力、規模,及全球地緣政治影響力,以及美國國債隨時可以兑換成現金等。這些因素構成擺脱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的強大障礙。

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雖然已從高點回落,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仍高達58.41%,是第二位歐元的三倍。美元目前仍然是全球大宗商品定價、國際結算和國際投資融資中最為強勢且廣泛使用的貨幣。

第三,相較於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美國金融與經濟具有較強能力支撐美元巨量發行、全球流通和廣泛使用,以及各種不可預測變故所帶來風險的承受能力;其他經濟體及貨幣在未來很長時間,難以做到這一點,更無法比肩和替換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雖然已從高點回落,但據IMF數據,截至2023年底,仍高達58.41%,是第二位歐元的三倍。(Reuters)

第四,美元在全球已經具有成熟的使用、流通和結算體系。

東盟在擴大貿易結算本幣化方面,須要克服重大挑戰。

一是區域貨幣的可獲得性、流動性、貨幣政策透明度等等,都滯後和不成熟。區域貨幣缺乏直接的貨幣兑換,和可以對沖保值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外國實體不易購買國內金融資產等,都加劇對美元的依賴。金融基礎設施不足和規模經濟不足,又阻礙本幣交易和結算,以及區域貨幣之間直接價格發現。

二是東盟區域證券市場受到流動性稀缺、交易成本高昂、市場做法缺乏標準化和監管協調的困擾,加上區域國家優先發展事項不同,影響了東盟區域金融資產的吸引力,進而影響貿易雙方持有區域貨幣的意願。

三是東盟區域支付與結算系統的跨境互操作性有限。當前,東盟尚須為成員國之間的支付系統建立統一標準與兼容性,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覆蓋應用場景更廣的跨境支付合作體系。

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不會一時三刻改變。(Reuters)

本幣化努力方向

一是在支付方面,東盟國家簽署本幣清算合作協議,通過支持QR掃描跨境快速支付,即創造東盟零售支付系統。

在國際清算銀行的協調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將聯合打造一個全球首創的標準化國內即時支付服務(instant payment system)提供商之間的連接方式——只需連接上Nexus Scheme Organization平台,就可以進行即時跨境支付,而不是運營商為其連接的每個新國家建立個別的連接方式。

在貨幣交易方面,東盟大多數區域貨幣之間的兑換成本,相較於美元仍然非常高,主要原因是直接貨幣對換和相關對沖工具的市場仍欠發達。

2023年8月,東盟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批准建立東盟範圍內本幣交易框架,是一個好的開始。

二是可探討打造包括東盟的泛亞跨國央行數碼貨幣(m-CBDC)互聯互通平台。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21年推出跨國央行數碼貨幣項目,由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和南非,四國中央銀行參與的鄧巴項目(Project Dunbar)。這個項目在技術上已成功打造一個多邊央行數碼貨幣橋(m-CBDC Bridge),旨在允許各參與國的金融機構使用本國的央行數碼貨幣,在基於分佈式賬本技術的共享平台上,進行點對點跨境數碼支付,減少對相對低效的傳統代理銀行網絡的依賴。

同樣取得進展的另一個多邊央行數碼貨幣橋,是2019年由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香港金管局、泰國央行,和阿聯酋中央銀行聯合發起,名為Inthanon-Lionrock的項目。

這兩個項目都得到國際清算銀行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創新中心支持。如果能夠實現兩個項目之間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性,同時擴大平台覆蓋的亞洲國家,一個用於泛亞區域,可以減少跨境支付對美元依賴的多邊央行數碼貨幣支付的基礎設施,就呼之欲出了。

三是為了增加東盟區域內本幣結算比重,須要解決東盟區域國家貨幣系統在技術、運作和監管等方面的差異,促進金融中介對提供區域貨幣交易與結算服務的興趣,並激勵做市商做好價格發現的工作。

四是須要進一步加強金融合作,東盟各國中央銀行可以在必要時,向離岸實體提供當地貨幣的渠道,以進行流動性管理和支持。

作者:白士泮,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