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Lovewhatyoudo/b5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韓農反世貿騷亂[1][2],源於2005年12月11-18日香港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引來反全球化運動者於12月17日在灣仔會場外騷亂,是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首次騷亂

12月11日起,示威者以大韓民國農民(「韓農」)為主,他們組成了韓國民眾鬥爭團,有完善的動員,極具紀律地衝擊警察防線,同時又善於心理戰,以苦行僧「三步一」的磕长头遊行、跳海、高歌韓劇大長今》主題曲;[3]以至於香港警務處内部刊物評價「(韓農)是我们可敬的对手」。[4]此場2005年騷亂是自從1967年香港左派組織六七暴動以來,香港人首次目睹有組織、有國際水平的示威動員,震憾香港社會。韓農被譽為給香港上了公民教育課和政治啟蒙課,尤其是關於世貿不公、民主運動的遊行動員兩個議題方面。[3][5][6][7][8]

示威在12月17日化為騷亂,香港警察入夜投射34枚催淚彈和6顆布袋彈驅散,香港政府新聞處公布受傷人數為137人,包括67名警員,70名其他(應為示威者)。[9]警察過份比例的武力尤其布袋彈引起南韓嘩然,不少年青時投身韓國民主運動的老農民控訴香港人權遠遠落後於南韓,大韓民國國會議員與香港律政司會面交涉。當夜1,146人被捕,兩天後釋放了1,132人,當中989人是韓農;[9]而被起訴的14人最終13人獲撤銷起訴,另外1人最終無罪,引起南韓政界嚴厲批評香港警察羈押逮捕不公。香港警察在此騷亂對待韓農和記者的合作態度、嚴格操守、過份武力,後來成為學者對比2010年代的香港民主運動示威裡警民關係的素材。[4][10]

ref

[编辑]
  1. ^ 警長袁美清:用鏡頭記錄香港的真相. 香港文匯報.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香港女警長袁美清[...]從事警務工作18年間,袁美清經歷過韓農反世貿騷亂 
  2. ^ 港曾加開夜庭審韓農騷亂. 香港大公報. 2020-01-11. 2005年本港發生韓農反世貿騷亂事件,法庭便曾「夤夜升堂」審理,對涉「非法集結」的14名被告即時提堂。 
  3. ^ 3.0 3.1 方德豪. 南韓農民和香港民主派形成強烈反差. 亞洲周刊. 2005-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4). 南韓農民這次來港,可謂是給全香港市民上了一課寶貴的公民教育,這亦可以說是香港市民忍受了幾天的不方便,商店營業受阻的最大補償。南韓農民在抗爭過程中,表現出高度紀律和團隊精神。鏡頭所見,他們的行動一致利落,效率極高,無論是穿救生衣,跳海,衝擊警方防線,都可謂是一鼓作氣,一氣呵成。//南韓農民給香港市民上了一課公民教育形成對比的是,香港民主派在爭取普選上,卻無法向市民証明他們有高度紀律。例如在需不需要堅持向政府爭取普選路線圖這問題上,民主派中人就曾多次出現不同說法,到天主教香港教區領袖陳日君站在道德高點振臂一呼,民主派中人才算乖乖歸隊。//南韓農民極曉得打心理戰。在大家以為劍拔弩張的時候,他們就打鑼打鼓,載歌載舞;香港市民以為他們很衝動,他們卻表現出高度的紀律,每一次行動都是經過計算的。在媒體鏡頭前面表演“三步一叩”這一幕,打動了本來事不關已的路人的心,部份 “分隊”更多次在香港街頭不同地點或奏或唱香港大受歡迎的韓劇大長今》主題曲。一時間,頗有一些對南韓農民有點抗拒的人對他們印象有改觀的跡象;有香港市民主動買點心給他們,他們又會主動把點心分給在場的香港老人家,這一切通過大眾傳媒,都成為近期香港人難忘的畫面。 
  4. ^ 4.0 4.1 楊子琪; 陳倩兒. 從見證者到潛在犯人,香港警察為何對記者「開戰」?. 2019台灣新聞自由年報. 2020年9月: 16-24. 警队内部刊物《警声》写道:“你们(示威者)是我们可敬的对手。”他认为,这是警队当时看待示威者的态度:“他们把韩农当成操练对象。警队觉得这是一个测试自己保安能力的好机会。”在这样的取态之下,陈认为,警方当年把记者视为“这场show的见证者”。他回忆,那时记者根本没穿戴反光衣、“猪嘴”(防毒面具)、头盔,甚至有人不戴记者证,“(警方)可以让我们贴著盾牌来拍摄。”不仅如此,陈指当年前线警员纪律性很高。他记得现场指挥官只有一名警司,想跟韩农领袖谈判,著他们不要反抗。由于警员在拍打盾牌引起震摄效果,那名警司说:“同事不要再吵,阿Sir要商讨一些事情。”“然后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不是像现在这样,警司来劝都叫不停。这是很大的不同。”  |newspaper=被忽略 (帮助)
  5. ^ 韓農跪拜是公民教育. 香港蘋果日報. 2006-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6. ^ 韓農給港人上的抗爭啟蒙課. 聚言時報. 2015-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這些示威者的鬥爭不但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還啟發了香港人的視野,種下了公民抗命的種子,從此,香港人的抗爭,再也不一樣。從前,香港人只有一種示威模式:由維園起步出發,泛民主派議員在隊頭叫口號,人群有秩序,甚至機械式沿著警方規定的路線前行,沿途不留下任何垃圾,人群大約傍晚到達舊政府總部,泛民議員在台上演講,而市民就解散回家—這是由七一遊行以後的刻板活動。如劉細良所言:「2003年7.1遊行是以主流中產為骨幹,配上大狀黨專業人士,他們有一種『秩序情意結』,甚至乎到了沉溺地步,他們怕肢體衝突、怕搞事、怕傳媒批評,結果創造了散步式示威,去到政府總部繞場一周散會,忘記了遊行示威是要衝擊現有體制的目標……群眾運動被淡化為一種生活方式,這表示群眾運動失去了應有的效果,被主辦遊行的人閹割了。」 
  7. ^ 陳一華. 神奇工彰顯於世貿. 基督教週報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2006-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7). 韓農為主,他們來港表達不滿與訴求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手法卻是歷屆中最溫和的,沒有自殺過激行為,沒有投擲燃燒彈,只是正面衝擊警員防線,爭取到達世貿現場宣泄憤怒。最後,他們仍以鞠躬表示道歉,並在被捕前集體執拾垃圾,表示充分合作;如此表現,是值得同情與欣賞的,[...]港人親身上了公民教育的一課—是次世貿會議在港舉行的過程,讓更多香港人體驗公平社會的重要,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均需要公平與良性的競爭,在顧及自己利益時,也不可忘掉別人應得的保障與權利,對港人而言,無疑是上了寶貴的一課。 
  8. ^ 農產品達共識 服務業未受惠 檢討世貿會議 衡量得失. 自星島日報. 約2006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9. ^ 9.0 9.1 十四人涉灣仔騷亂提堂. 香港政府新聞處. 2005年12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3). 至今天下午3時30分,在12月13日至17日期間的遊行活動總受傷人數為137人,包括67名警員。 
  10. ^ 香港警務處撰文.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 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的保安安排(立法會CB(2)2362/05-06(01)號文件) (PDF). 香港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的資料文件. 2006-07-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