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鑄造大師遇上雕塑家 廖榮想與林繁盛師徒結緣 金屬工藝展覽感受深厚情誼

2024-07-07 00:00

飄雅活藝與江詩丹頓藝術文化合作計劃

一位金屬鑄造大師與一位雕塑家,師徒之間的非凡工藝合作,既連繫深厚情誼,亦具薪火相傳的永恆之意。飄雅活藝(Crafts on Peel)與名錶品牌江詩丹頓 (Vacheron Constantin)今年初開展為期一年的藝術和文化合作夥伴計劃,透過藝術家的作品詮釋時間元素。「永恆連結|共鑄之緣:廖榮想師傅與林繁盛展現的金屬工藝」展覽是計劃的第二篇章,以兩師徙的精彩作品,引領參觀者走進想像力與具象相互交織的金屬藝術世界,體會箇中視野與傳承故事。

「永恆連結|共鑄之緣:廖榮想師傅與林繁盛展現的金屬工藝」於飄雅活藝(Crafts on Peel)舉行。
「永恆連結|共鑄之緣:廖榮想師傅與林繁盛展現的金屬工藝」於飄雅活藝(Crafts on Peel)舉行。
展覽同場展出廖榮想師傅與林繁盛的最新作品。
展覽同場展出廖榮想師傅與林繁盛的最新作品。
左/廖榮想師傅與右/林繁盛,旁為今年二人合創的作品《春風化雨》,以青銅鑄造及雕塑,記載十二年的師徒情誼。
左/廖榮想師傅與右/林繁盛,旁為今年二人合創的作品《春風化雨》,以青銅鑄造及雕塑,記載十二年的師徒情誼。
是次展覽是飄雅活藝(Crafts on Peel)與名錶品牌江詩丹頓攜手展開的藝術和文化合作夥伴計劃第二篇章,
是次展覽是飄雅活藝(Crafts on Peel)與名錶品牌江詩丹頓攜手展開的藝術和文化合作夥伴計劃第二篇章,
林繁盛融合盆景與龍的造型而創作的香爐作品《龍舞香韻》,提醒大家敬重自然之餘,亦呼應鐘錶品牌江詩丹頓的時間主題,寓意珍惜時光。
林繁盛融合盆景與龍的造型而創作的香爐作品《龍舞香韻》,提醒大家敬重自然之餘,亦呼應鐘錶品牌江詩丹頓的時間主題,寓意珍惜時光。
香爐作品的四葉造型,靈感源自江詩丹頓的品牌標誌。
香爐作品的四葉造型,靈感源自江詩丹頓的品牌標誌。

鑄造大師與雕塑家 工藝情感交集

林繁盛(Fanson Lam)是一位混合媒介雕塑家,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並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近十年他致力探索雕塑的更多可能性。年屆八十四歲的廖榮想師傅擁有六十多年豐富的鑄金經驗,亦是現今香港其一僅存的失蠟鑄造工藝師。是次展覽的重中之重,定必是二人合作的《溯源》,包括以銅鑄造及雕刻出來的六雙交纏的手,呈現師徒的連繫,同時見證時間的循環、歲月的流逝,以及彼此技藝的交流,傳遞薪火相傳之意。
本身擅長泥雕的Fanson說:「師傅分享給我的鑄造技巧,令本來脆弱的泥雕轉化為永恆的金屬,既鞏固形態,同時亦添加了內涵。師傅常提醒立體美不止於複製,不需要每事每物都雕刻成形,反而可從周遭尋找元素並加以創作。」他於2016年為紀念外婆而創作的《葉》正好說明之:「我運用了在山上拾回來的真樹枝,將之倒模成形再融入作品中。這作品同時令我確立雕塑製作的「點線面」觀察方法,以之用作思巧渠道,更可立體地去看身邊事物。」

《溯源》是一套六件的作品,六雙手代表着師徒二人攜手同行,經歷由初接觸到互動、身份的確立、交流與共生,以至薪火相傳的意境。
《溯源》是一套六件的作品,六雙手代表着師徒二人攜手同行,經歷由初接觸到互動、身份的確立、交流與共生,以至薪火相傳的意境。
其中一件作品,師傅的手以銅鑄造,掌心放着將孵化的蛋,而Fanson雕刻出來的手,手持「注水口」,寓意工藝傳承。
其中一件作品,師傅的手以銅鑄造,掌心放着將孵化的蛋,而Fanson雕刻出來的手,手持「注水口」,寓意工藝傳承。
林繁盛的青銅製作品《卑以自牧》,運用點線面概念,以及互動光影,左方人形雕塑微微彎腰而頭向前,從中看到謙卑這道理。
林繁盛的青銅製作品《卑以自牧》,運用點線面概念,以及互動光影,左方人形雕塑微微彎腰而頭向前,從中看到謙卑這道理。
林繁盛2024年青銅作品《 安心立命 》。
林繁盛2024年青銅作品《 安心立命 》。
《葉》,林繁盛2016年的作品,為紀念外婆而創作,以外婆姓氏取名。
《葉》,林繁盛2016年的作品,為紀念外婆而創作,以外婆姓氏取名。
《綠茵隨想》是廖榮想2018年的作品,結合仙人掌與海膽,寓意海陸生物合一,而當中的尖刺形態亦突破傳統的鑄造工藝。
《綠茵隨想》是廖榮想2018年的作品,結合仙人掌與海膽,寓意海陸生物合一,而當中的尖刺形態亦突破傳統的鑄造工藝。
廖榮想於2023年創作的《結槍》,槍口打結寓意和平的意願。
廖榮想於2023年創作的《結槍》,槍口打結寓意和平的意願。
廖榮想2024年青銅製新作品,名為《柏樹的守望》。
廖榮想2024年青銅製新作品,名為《柏樹的守望》。

廖榮想師傅格言:「與失敗做朋友」 

展覽中另一作品《春風化雨》,是師徒二人共同創作的成果。藝術世界喜用以樹作表達工具,這棵恍如家族樹(Family Tree)的作品,是以創作時失敗的部件拼湊而成,部分更見到留有鑄造技術必用到的「注水口」,廖師傅的格言是「與失敗做朋友」,亦成為Fanson的座右銘,學懂擁抱不似預期的高低起伏,化作日後的養分。問到Fanson何時開始對雕塑產生興趣,原來小時候的他每逢跟媽媽到寺廟,對會注目觀賞那些形象立體的神像,並會從不同多角度探看。因為喜愛立體,到大學時始接觸泥雕,至今憑藉十多年的雕塑經驗,加上廖師傅的分享和教導,學會由眼、心到手去創作,藝術之路包含內省,才能保持心境靈活。對於未來願景,他自言最希望可以創作大型的公共雕塑,讓大眾看到及了解。

廖榮想和林繁盛共同創作的《春風化雨》,以青銅製造,是今年新作品。
廖榮想和林繁盛共同創作的《春風化雨》,以青銅製造,是今年新作品。
作品的底坐有師傅的手扶持着,寓意給予養分,薪火相傳。
作品的底坐有師傅的手扶持着,寓意給予養分,薪火相傳。
《春風化雨》以創作時失敗的部件拼湊而成,部分更見到留有鑄造技術必用到的「注水口」,呼應廖師傅的格言「與失敗做朋友」,從經驗中學習。
《春風化雨》以創作時失敗的部件拼湊而成,部分更見到留有鑄造技術必用到的「注水口」,呼應廖師傅的格言「與失敗做朋友」,從經驗中學習。

「永恆連結|共鑄之緣:廖榮想師傅與林繁盛展現的金屬工藝」展覽 
日期:即日至8月3日 
時間:11:00am至6:00pm(星期二至六)

  (星期日、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中環卑利街11號-飄雅活藝

按此預約登記參觀

 

文:E. Lam  圖:飄雅活藝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